? 1997年,亞泰集團迎來一個里程碑式轉折。當時國有大型企業——長春雙陽水泥集團資不抵債面臨破產危險,誰來盤活這企業?長春市向社會各界發出邀請。但許多省內外的公司一看其超過100%的資產負債率二話不說紛紛走人。亞泰是選擇走開還是留下?從眾與特立有時就在一念之間。雖然公司已經上市三年,但規模畢竟很小。“蛇吞象”是機遇還是風險?有時風險本身就是機遇,宋尚龍遇到了企業發展道路上的一次“中考”。當時政府盤活“雙陽水泥”的意愿很堅決,如果破產,無論是對政府、企業、債權人還是職工都是巨大損失。他冷靜地分析“雙陽”:一面是沒有資本金,靠貸款建起,負債率超過100%;另一面是其水泥生產線有“中國新型干法第一線”之稱,技術先進產品供不應求,且其礦山資源豐富,能干幾百年。當時公司負責談判的副總一直在北京與債權銀行談判,用“跌宕起伏、險象環生”形容當時的情形一點也不過分。
? 12月30日,談判還沒有取得一致,而到31日談判不成,雙陽水泥就要破產,當時談判已到了很艱苦的地步。面對各種猜想、質疑,在最后時刻,宋尚龍下定決心:“拿下雙陽水泥,必須拿下,可以不計后果。有風險,我個人全部承擔。”12月31日,在最后一天,債權銀行也做出讓步,雙方終于簽約。現在回想有時一意孤行和高瞻遠矚只是一種素質的兩面,而有時兩種思維走到一起就超越了“平凡”。
? 之后,宋尚龍常常用“沒有希望,要爭取一線。有了一線希望,還要爭取百分之百,”來鼓勵自己的同事。
? 發展解決一切問題
? 2005年亞泰兼并哈爾濱水泥時,他的對手是世界500強企業。最先進入的拉法基談了一年多沒談成,亞泰后來的合作者CRH聯合體也談了多輪。而亞泰是后來者,但決策果斷堅決:確定了班子保持穩定、職工全部接收、生產經營保持連續的“三原則”,同時排出100天重組時間表,并提前45天簽訂重組協議,實現閃電重組,因為此時的宋尚龍已經有了經營水泥產業的底氣和自信。
? 收購之后怎么辦?宋尚龍說很簡單,注入亞泰模式,即注入亞泰的資金、管理、機制、品牌。同時通過不斷發展解決問題、以發展提升規模和市場占有率。1997年收購雙陽水泥時只有一條生產線,目前包括即將點火的兩條生產線,雙陽水泥已經有了六條生產線。雙陽水泥一條線時有1000多職工,目前5條生產線職工數仍是1000多人,企業效率提高了多少倍呢?而黑龍江市場是個新興市場,收購哈水后,隨著哈水日產4000噸熟料生產線等項目陸續開工建設,亞泰集團拉開了黑龍江市場千萬噸水泥建設的序幕。宋尚龍的目標是到2010年公司水泥的規模要達到3000萬噸,占東北市場的三分之一。
? “兼并一個活一個,重組一個火一個”,亞泰有何錦囊妙計?宋尚龍還是很平常地說:以發展解決問題。幾年前亞泰接收了政府所屬位于長春和北京的兩家酒店,經過改造提升后,目前不僅每年都能贏利幾百萬,地產增值更是高達兩三倍,投資收益非常可觀。在2001年東北證券董事會上,他就說要爭取2005年上市,結果2007年上市,雖晚兩年,但也是較早上市的券商之一。記者請他預言一下其參股的吉林銀行,他說吉林省委、省政府的目標是三年內上市,他當然相信,也非常看好。
?
? 解讀與CRH之緣
? 日前,亞泰集團被國家統計局評為中國企業500強的第393位,而亞泰集團與世界500強之一的CRH公司合作申請也獲得國家商務部的批準,他如何看待這一次強強合作?
? 宋尚龍說無論是做人還是經營企業,“提升”和“優化”是他最喜歡的兩個詞。他說1997年進入水泥行業是次跨越,10年亞泰的總資產達到120億,而2008年與CRH的合作不亞于第一次跨越,對亞泰的未來將意味巨大的提升和優化。這是一次漫長而艱苦的接觸、談判。2006年CRH公司在經過細致詳實的考察后,雙方簽訂了意向書。在7個月后,中國資本市場快速上漲,人民幣大幅升值,市場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雙方就價格問題始終未達成一致。宋尚龍說:CRH要進入東北,亞泰是理想的伙伴,東北沒有第二家,國資要賣出價值。之前CRH聘請世界知名的中介機構進行盡職調查,也非常認同“亞泰模式”及亞泰團隊,之后雙方經過十幾輪艱苦談判,最終決定以凈資產2.98倍的價格(成交)簽訂正式協議,CRH的談判代表也贊賞道:“亞泰的管理層是令人敬佩的專業的團隊。”
? 他很看重與CRH的合作,他說與500強深度合作,本身就是學習提升的機會,可以吸收借鑒人家先進的經營理念、成熟的管理模式和先進的技術工藝。特別是CRH水泥產品的深加工能力世界聞名,可以延伸我們的水泥產業鏈,壯大水泥產業,只有學習500強,最后才能進入500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