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12地震后,四川重建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國家出臺的4萬億投資規劃中,四川災后重建作為擴大內需的重要組成部分,預計投資超過1萬億。單就成都而言,三年總體目標將累計完成投資12000億元,這必將推動四川省建筑建材行業發展。
隨著重建工作的逐步開展,四川省基礎設施建設已取得許多輝煌成就,而與基礎設施建設緊密相關的水泥業,也在這場盛宴中得到充分發展。據透露,四川省2009年1—5月水泥投資95.33億元,同比增長3倍以上。據不同口徑統計綜合判斷,2009年四川新投生產線70余條,相對全國擬建和在建的水泥生產線200條來說,四川省新上馬的生產線已嚴重超出比重。四川水泥產能出現“井噴”現象已逐漸引起相關部門關注。
而同時,這種水泥業產能過剩現象不僅僅只是在四川省出現,在全國范圍內,它已經是一種普遍現象。由于國家四萬億投資大多投向基礎建設,使眾多企業對建筑建材投入極高的熱情,全國出現一片投資熱潮。之前曾有媒體報道:2009年上半年全國水泥產量達7.35億噸,同比增長15%,其中6月當月水泥產量1.58億噸,同比增長了21%,創下了水泥單月產量歷史新高。
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新聞發言人朱宏任在早前的經濟運行發布會上曾表示:水泥和鋼鐵、船舶一起被列入了產能過剩、盲目投資的典型行業。他強調說“我們說的產能過剩,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產能過剩,而是指產能嚴重過剩。”為此,中國水泥協會會長雷前治、秘書長孔祥忠一行曾于今年6月18日,赴四川就水泥行業整體情況以及面臨的問題進行調研。在對四川的情況進行調研后,中國水泥協會一行又赴其他省份,特別是一些有水泥投資過熱苗頭的省份進行調研。在此次全國調研的基礎上,發改委、工信部等聯合中國水泥協會推出新的水泥行業發展政策,以防止各地方政府利用國家4萬億投資的機會,“大干快上”水泥項目,造成行業產能過剩問題惡化。
8月10日,四川省就目前水泥市場因產能過剩導致的混亂情況,下發新的通知。通知強調將從五個方面著手進行,包括:落實企業應該享受的資源綜合利用及其他優惠政策,幫助紅磚企業生產空心磚、多孔磚等新型墻體材料,政府投資項目首先推廣使用;引導優勢企業通過兼并重組進行行業整合;嚴格控制新上制磚項目和水泥項目,暫停新批項目;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步伐;嚴格執行環保標準和產品質量標準。四川省為了拯救水泥市場,在摸索中出臺了這些措施,它能否幫助四川省走出水泥產能過剩困境,并帶動全國其他省市加強嚴控,引導全國水泥市場向健康方向發展,短期內無法看見效果,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