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對各省如何控制總量,有序發展,嚴控新建項目作了量化和非常具體的規定。
其二:投資新建水泥(熟料)生產線項目的企業,必須在內地有從事水泥生產經營三年以上的經歷。
其三:投資水泥項目的業主,自有資本金的比例不得低于50%。
其四:經省級工業主管部門公告后的核準項目一年內未開工建設(完成總投資大于15%)或自開工建設后兩年內未投產驗收的,其項目核準內容自動作廢。
另外,新政策還對礦山使用年限、規模、能耗標準、環保、投產管理等方面做了規定。
評析:
新政策的可執行性明顯增強。在中國水泥行業頒布此次《水泥行業準入條件》之前,主要政策是2006年發布的《水泥工業發展專項規劃》和《水泥工業產業發展政策》。仔細對比發現,此次《水泥行業準入條件》針對性更強,主要為了控制新增產能,而且措施非常量化,對一些以前模糊的部分做了硬性規定,這在水泥工業政策性文件中非常少見。
供給增量將低增長
總量控制:明確表態未來產能必須處于低增長態勢。無論是“新型干法已經高于70%的區域,每年新增水泥總量控制在上年的10%以內”,還是“按照1000kg/人的標準等量淘汰后核準或者停止核準”,都明確表示未來水泥供給的增量將處于低增長狀態。
自有資本金比例不低于50%意義重大。國家對自有資本金進行約束,始于1996年。1996年包含在建材領域的水泥項目資本金比例為20%及以上;2004年,水泥項目自有資本金比例由20%及以上提高到35%及以上;而這次要將資本金比例進一步上調到50%以上。從數據來看,資本金比例上調,對于抑制水泥起到了一定作用,2004年資本金比例從20%上調到35%以后,再結合當時的供需形勢,2005、2006年水泥行業的投資均保持了負增長(分別為-4.92%、-6.25%),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當然,當時的利潤預期是投資放緩更重要的原因)。
投資者行業經歷的選擇:必須內地有從事水泥生產經營三年以上的經歷。該項內容主要是針對近年出現的部分區域涌現了一些行業外的投資者而設定,我們前期在全國進行調研的過程中就發現:今年的四川、山西、新疆、甘肅等當期利潤或者預期利潤比較高的區域,都出現了非水泥行業的投資者。
該項政策主要有兩個好處:其一,提高了行業外資金到水泥行業進行建設投資的門檻,能緩解未來投資的壓力;其二,沒有水泥行業經歷的投資者從事水泥行業投資,可能在生產線的統籌規劃上存在諸多缺陷,比如現在的浙江很多生產線瑕疵較多,就在于其時出現大批非水泥行業的投資者到水泥行業進行投資。
未及時開工或者完工的項目,其項目核準內容自動作廢。目前很多省份都存在大量的已批未建、已開工但遲遲不能完工的生產線,這意味著這些一年內未開工建設(完成總投資大于15%)或自開工建設后兩年內未投產驗收的項目,都存在被清理的可能性,也將減輕未來供給面的壓力。
而對于新進入者而言,則意味著要做好更扎實的工作:比如1條5000t/d生產線要在2年之內準備5億以上的資金安排;土地、礦山、環評都要嚴格符合驗收標準等等。――這也進一步提高了實力較弱的小企業進一步投資水泥行業的門檻。
影響:提升估值水平
我們判斷政策出臺后影響的是一年以后行業新增產能,也就是說,該項政策不會對2009~2010年行業新增產能和供求關系產生較大影響;但是這個政策是供給面面臨重要拐點的政策(2008年11月的4萬億政策是需求面拐點的政策),將把未來供給面壓力的減少反映到當前估值上,對于水泥股起到的是估值提升的作用。
除了政策層面,基本面在持續好轉:珠三角水泥企業繼7月底第一次提價后,9月初重點企業又實施了第二次提價;海螺水泥(600585,股吧)也在湖南等區域有所提價。對于后續提價的持續性,我們仍認為,目前才是未來四個月這些區域提價的開始階段,從接下來的供求關系、企業目前的低庫存水平、行業的盈利狀況等因素來看,后續存在提價的可能性。
基于政策面的利好正在逐漸明朗,以及基本面未來幾個月能持續好轉,我們繼續建議投資者增持水泥行業。
重點推薦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區域,對應的重點公司包括海螺水泥、冀東水泥(000401,股吧)、塔牌集團(002233,股吧)等企業。對短期業績超預期感興趣的投資者,可以關注三季度西北四家水泥公司繼續超預期高增長帶來的短期交易性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