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水沿線江邊,可以看到一排排猶如城堡的建筑,這些是三水的廢舊水泥廠。三水文史專家植偉森說,水泥廠以前是三水的經濟發動機,后來為保護青山綠水,三水逐步關停了17家立窯水泥廠。
今年,《三水區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出臺,建議將江邊水泥廠建為舊產業體驗區,廢棄廠房或將迎來新發展。
曾是三水支柱產業
植偉森說,三水水泥業起步上世紀的80年代,當時,水泥企業趁改革開放之機,憑資源優勢、水路運輸和靠近市場的便利,快速發展,成了三水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鼎盛時期成為三水經濟的半壁江山。
而隨著新生產方式的普及,高耗能、高污染的水泥廠已經不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據統計,2006年三水區水泥行業共實現稅收7000萬元,占全區稅收總額的3.4%。同時卻消耗了三水14%的能耗,制造了三水13%的二氧化硫排放量。
后來,政府部門提出,有什么樣的環境,就有什么樣的產業,因此一定要保護好青山綠水。此外,為保護西江水質,三水區逐漸關閉了區內17家立窯水泥廠。
廢棄水泥廠或有新生機
去年,三水區啟動區內旅游總體規劃的制定工作,有德國專家在沿江一線考察后指出,這些廢棄的水泥廠很像古堡,可以改造為沿江的景觀。
也有專家指出,廢棄的廠房可成為工業體驗游的景點。今年,《三水區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出臺,建議江邊水泥廠設為舊產業體驗區,廢棄廠房或將迎來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