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發38號文件《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發布不足一月后,發改委昨天根據其“建立聯合發布信息制度”的規定召開了第一次新聞發布會。
種種跡象表明,我國政府正在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嚴厲態度來對待產能過剩。在過去的一個月內,主管中國經濟的多個職能部門的主要官員在多個場合屢次提起當前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嚴峻性。或得益于此,由十部委聯合制定的國發38號文件中一些綱領性要求正在被迅速落實。據了解,根據要求,中國證監會日前向發改委移交了一部分關于企業融資的審查權。
38號文在堅決抑制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的對策措施中的第四條規定:“嚴格發債、資本市場融資審核程序。對不符合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以及相關產業政策要求,不按規定程序審批或核準的項目及項目發起人,一律不得通過企業債、項目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可轉換債、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增資擴股等方式進行融資。”
據此,證監會在發給發改委的文件中稱,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將部分行業的融資審核權力向發改委移交,今后,鋼鐵、水泥、有色等相關產能過剩行業的企業,通過IPO、企業增發、非公開發行、可轉債和上市公司債等手段進行融資時,需要獲得發改委的意見批復。而發改委批復的主要依據則是,從行業結構調整和淘汰落后產能的角度來考慮,尤其是被國務院點過名的行業,如果是產能嚴重過剩或重復建設,將很難通過。
據了解,從9月中旬開始,發改委已經開始了審查融資的具體操作,主要涉及水泥、鋼鐵和有色等行業。
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巡視員熊必琳昨天在新聞發布會上說,目前正處于經濟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對于保增長和調結構要更加注重于推進結構調整,這點在全社會已經形成共識了。因此在這次針對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的調控上,十部委高度一致,信貸、土地、環保、證券、監察、項目審核以及行業管理部門將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希望對抑制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起到一個促進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