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美女免费观看_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_91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亚洲电影激情视频网站

2010-01-06 08:46:11 來源:水泥人網

李毅中:推進結構升級 轉變發展方式

201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也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關鍵一年。2009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更加注重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這也是2010年我國工業經濟發展的重點。

我國工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困難突出地表現在產業結構不合理和粗放型的發展方式上。

我國工業產業結構不合理,企業布局分散,產業集中度低,產品競爭力不強,許多處于全球產業鏈分工中低端,高新技術產業比重較低,新興產業發展總體滯后。近年來部分行業投資增長過快,鋼鐵、水泥等傳統產業仍在盲目擴張,大量落后產能亟待淘汰,風電裝備、多晶硅等新興產業也出現重復建設傾向。產能過剩矛盾在外需萎縮的情況下更加凸顯。同時,結構調整工作涉及范圍廣、政策性強、組織協調難度大,兼并重組和淘汰落后產能又面臨就業壓力大、體制機制不健全等多種因素制約,任務十分艱巨。

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工業的沖擊,表面上是對工業增速的沖擊,實質上是對發展方式的沖擊。長期以來,我國工業增長過度依賴國際市場,主要依靠物質資源投入,投資率偏高,技術含量不高,缺乏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增長方式粗放。企業研發投入不足,創新主體地位尚未真正確立,部分企業還存在盲目擴產、效益低下等突出問題。工業發展尚未走上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軌道。

2010年,根據中央確定的經濟增長8%左右的預期目標,我們將工業增速指標定為11%左右,既保持一個適度的增速,又不追求過高的目標。就是希望在保持工業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引導地方、行業和企業把工作重點放到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結構、提高工業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上。

其中,技術改造和自主創新是轉變工業發展方式的中心環節。在發展理念、政策措施、保障條件等方面,我們將把技術改造和自主創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不斷突破關鍵技術并推進產業化,應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使技術改造和自主創新貫穿新型工業化發展全過程。

控制總量、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節能減排、品種質量和產業升級則是工業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我們將充分利用危機帶來的倒逼機制,整合生產要素,抑制產能過剩,促進結構調整。推進企業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促進節能減排,創新品種提高質量,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實現保增長與調結構相統一,增強工業經濟整體素質。

2010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將以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為重點,逐項落實實施細則,力爭在控制總量、淘汰落后、兼并重組、節能減排等方面取得顯著進展。

要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貫徹落實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堅決抑制部分行業盲目擴能和個別新興產業無序發展。抓緊制定完善產業政策,進一步提高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等產業在能耗、環保、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的準入門檻。聯合有關部門,加強對產能過剩行業項目的審批管理,三年內暫停審批現有造船企業船塢、船臺的擴建項目,原則上不再核準新建、擴建電解鋁項目,不再核準和支持單純新建、擴建產能的鋼鐵項目。

要加大兼并重組協調推進力度。盡快制定推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出臺鋼鐵、有色、建材、汽車、船舶等行業兼并重組的實施意見。協調財政、國土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出臺針對性配套政策,消除跨地區跨所有制兼并重組障礙,減輕企業重組成本。將兼并重組和扶優扶強有機結合,支持一批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做強做大。

要加快淘汰落后產能進程。推動出臺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的指導意見,嚴格執行節能、環保、質量、安全等標準和法律法規,以市場競爭、優勝劣汰為基礎,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動落后產能加快退出。按照國務院提出的目標任務,制定分行業實施方案,將鋼鐵、電解鋁、水泥以及電石、鐵合金、焦炭等行業2010年度淘汰目標分解落實到各地。要加強節能降耗和減排治污。一是推動重點行業企業節能降耗。分行業制定工作計劃,推進行業企業對標達標,落實產品能耗物耗限額標準,完善工業投資項目節能降耗評估和審查制度。二是加強工業減排治污。制定原材料等重點行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指導意見,推動削減鋼鐵、有色、化工、水泥等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量。促進工業清潔生產,研究開展重金屬等減排治污工作。三是促進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制定工業循環經濟指導意見,實施示范工程,促進尾礦、赤泥、工業副產石膏等綜合利用,開展廢舊電子電氣產品回收再利用示范,繼續推進機電產品再制造試點。四是推進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制定專項規劃,建立準入標準,引導多晶硅、風電裝備等產業突破關鍵技術,實現有序發展。加快研發和推廣節能減排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編制重點技術推廣專項規劃和推薦目錄。

作者: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 李毅中

歡迎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cementren;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投稿請聯系:offce@cementren.com,QQ:1229919202業務咨詢:1891146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