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涇陽聲威建材有限公司一期 2500T/D 熟料生產線于 2004 年投產以來,產質量年年創新高,但生產的熟料一直存有“夾心料”,顏色呈白色,較為松散,所占體積一般在5-8% 之間,最高可達到12% 。對此現象客戶多次進行質量反饋。我公司高度重視,組織專業技術人員結合實際生產,針對生產的熟料夾有“白心料”事宜,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和總結。經詢問調查,“白心料”各水泥廠都會或多或少遇見類似問題,且意見不統一,根治不理想等,現將我公司熟料產生“白心料”的原因和解決方案予以簡述,供同行參考。
1 、形成機理
眾所周知,在組成熟料的四個主要氧化物氧化鈣、二氧化硅、氧化鋁和氧化鐵中,除氧化鐵會產生顏色外,其余三個氧化物均為白色。在氧化氣氛下,氧化鐵為黑色,但在還原氣氛下,根據還原氣氛的強弱所表現出來的顏色有所不同。比如:黃色、綠色,如果還原氣氛很強,甚至可以把三價鐵還原成金屬鐵,此時表現為白色。因此,氧化鐵在不同程度的還原氣氛下,可以表現出黃色、綠色或白色等不同的顏色。 即“白心料”與還原氣氛有直接影響。
2 、白心料的表觀性狀
熟料煅燒中存在大量的直徑100-300mm 的球形大塊料,最大甚至達1000mm 左右。大塊球料外殼為堅硬的燒成物,而內核則為兩類色澤不一的結構物:內核為致密型結構的黃色包裹體,即“黃心料”;大多數為內核不堅硬而且易碎松散物料,顏色呈灰白土色的“白心料”。
3 、產生的原因認識和分歧意見
業內人士對白心料的形成原因的分析,且結論不一,歸納總結下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分歧意見一:在實際生產過程中,不難發現,“白心料 ”一般是大塊熟料內部易產生,質地疏散,且干法線用的是白生料配料燒制,一般情況下,理所當然判定為“夾生料”。
我公司分析結論:經取樣化驗(見表 1 ),可以很容易看出,“白心料”是經過高溫煅燒,且經過物理化學反應生成的熟料,具有熟料的各種物理化學性能,比窯內竄出的生料相比,游離鈣和燒失量均低于“夾生料”,色澤和粒徑均不相同。因此,不是我們認為的“夾生料”現象。
表 1 正常熟料和“白心料 ” 樣品化學成分比對表
樣品 LOSS SiO2 Al2O3 Fe2O3 CaO MgO ∑ KH SN IM f-CaO 熟料 0.5 22.12 4.83 3.67 65.19 2.03 98.34 0.882 2.65 1.33 1.37 白心料 0.65 22.21 4.60 3.83 64.67 2.35 99.05 0.896 2.63 1.20 4.41
注:1 、以上數據是生產低堿熟料時制樣分析, R2O=0.5095% ,表觀分解率=90% 。
2 、上述兩個樣品是同時取樣,篩選后分析化驗結果。
從上表數據可看出,兩組樣品化學成分基本相近,雖“白心料”中游離鈣達 4.41% ,但也說明物料在窯內已充分固相反應,物料在液相反應中仍然 C2S 吸收CaO,變成 C3S 不充分,我認為“白心料”是經過煅燒但沒有完全燒熟之故,但又不是“夾生料”,從燒失量指標即可斷定。
沒有正常熟料強度高,強度貢獻值僅是正常熟料的 74.39% ,游離鈣較高,雖對整體熟料強度會有所下降,但“白心料”也并不是熟料的無效成份(見表2)。
表 2 正常熟料與白心料的部分物理性能指標對比表
內 容 |
比表面積 |
3天抗壓強度 MPa |
28天抗壓強度MPa |
安定性 |
同期熟料 |
350 |
23.1 |
48.8 |
合格 |
白心料 |
355 |
22.6 |
42.4 |
疏松 |
正常熟料 |
342 |
28 |
57 |
合格 |
注:1 、同期熟料指正常取樣,此樣本中含有少量白心料。
2 、白心料指專門挑選出白心料,進行制樣。
3 、正常熟料指生產正常區間,無白心料時期熟料的綜合樣。
分歧意見二:在熟料煅燒過程中,如果通風不良,就會產生還原氣氛,此時在燒成帶熟料中的氧化鐵就會表現出黃色、綠色或白色,熟料也就變成相應的顏色。但是熟料進入篦冷機后,由于空氣中含氧量提高,往往變成氧化氣氛,此時熟料中的低價氧化鐵就慢慢被氧化成三價鐵,又重新變成了黑色,但是由于此時熟料已經結粒,氧氣擴散到熟料內部比較困難,而且熟料溫度下降得很快,這樣就形成了熟料顆粒外表黑色,內部白色。
我公司分析結論:我公司試驗結果表明,并非主要成因,因為大塊熟料顆粒拿到室外,用風稿打散,分別進行水冷和風冷,熟料仍是白心或黃心料。個人認為:未燃燼的煤粉落入熟料中繼續燃燒,在進入燒成帶時逐漸包裹,體積變大,由于在熟料煅燒中是高溫缺氧狀態,煤很容產生大量的CO,造成熟料中的三氧化二鐵發生還原反應,產生白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