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一塊優質的顎板一般有這么幾個核心問題:
一、材料合金化設計(化學成分)
二、冶煉工藝
三、鑄造工藝
四、熱處理工藝
五、后處理技術
欄主在此為大家將這些核心問題一一道來。
一、材料合金化設計(化學成分)
盡管材料學學者們在顎板化學成分設計上動足了腦筋,開發出了諸如變質高錳鋼、中錳鋼及各種各樣的低合金鋼,還有將高鉻鑄鐵做成齒條,碳鋼做成帶凹槽的基板,而后用膠將齒條預粘結在凹槽內,形成所謂雙金屬齒板。甚至于將顎板工作面貼上炸藥,埋到河灘上“轟”的一聲,先將表面爆炸加工硬化了,謂之“爆炸預硬化高錳鋼顎板”。這聽起來就讓人覺得頭皮發麻。說實在話,顎板因為其工作原理的特殊性,從化學成分設計來說,不是欄主吹自己鹽吃得多,說出來的話總是“咸不咸淡不淡”的,實在是顎板材料非高錳鋼不靈!至于跟那玩具似的小鄂板(小于PE600×900)則是另外一回事。不過那玩意兒檔次也就太低了,欄主不跟你玩。
即使同樣是用高錳鋼做顎板,那里邊的水也是深了去了。
就拿化學成分設計來說,主要元素如碳(C)、錳(Mn)、鉻(Cr)和有害元素磷(P)、硫(S)等合金化基礎作用原理,回頭您有空看看欄主開講的前幾篇。“稀飯揀稠的撈”,咱在這兒還是嘮嘮化學成分的要害點,這才是有用的真東西。
1.碳(C)
碳的作用在高錳鋼中極為重要,提高含碳量是提高耐磨性最重要也是最廉價的手段,但提高得太多則降低了韌性。
這里有個經驗數據,您只管大膽去做。當然前提是您的基礎工藝、管理一定要跟的上,所謂藝高人膽大說的就是這個理。關于含碳量欄主的建議是:大膽地干到1.25%~1.45%。欄主多年的顎板生產經驗證明:當含碳量低于1.25%時,顎板的耐磨性下降極為明顯,但含碳量高于1.45%后脆性顯著增加,而耐磨性增長似乎也到了盡頭。不是欄主賣關子,這里面的理論對專業的材料人員只消用兩三句話就能打發了,但對更多應用單位來講,大可不必在象牙塔里鉆,您只需記著這個結論就行了,包您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