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嚴格控制水泥砂漿的水灰比
水灰比的大小是直接影響砂漿強度的一個重要因素。水灰比過大,地面強度就低,地表面粗糙、不耐磨,也就易起砂。水除了與水泥發生水化作用外,還有多余的游離水分,待緩慢蒸發后,致使水泥漿面層出現無數毛細孔,它降低了砂漿的密實性,減少了水泥砂漿面層的實際厚度,從而使強度下降,也就易磨損跑砂。另外,表面水分過多會使面層壓光時間延長,這樣有可能超過水泥的終凝時間,自然無法保證地面質量。反之,水灰比過小,說明水泥過多,則砂漿干硬,施工操作困難,干縮大,地面易產生裂縫,同樣影響質量。因此,一般情況下,面層的水泥砂漿稠度不要大于36mm (以標準圓錐體沉入度計)。這是防止地面起砂的關鍵之一。
2.盡可能使用普通硅酸鹽水泥(強度等級不小于42.5M Pa)
水泥是一種水硬性膠凝材料。普通硅酸鹽水泥與礦渣水泥、火山灰質水泥相比,具有水化熱高、抗凍性好的優點,有利于冬季施工,能有效地防止地面早期受凍。此外,它還具有保水性較好、干縮性小,特別是早期強度高的優點,對確保地面質量和施工進度都很有利。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是保證水泥砂漿強度、防止樓地面起砂所必備的前提。
3.禁止使用過期水泥和受潮水泥
水泥存放期超過3個月者稱為過期水泥。過期水泥與空氣中的水汽、二氧化碳會起化學反應,所生成的碳酸鈣會減弱水泥的膠結性能,水化熱減少??梢姡^期水泥用于地面面層時,其強度、硬度及耐磨性能都會顯著下降,導致起砂。受潮水泥是水泥與水發生作用凝結成塊,從而使活性大大降低,膠結性能差,與過期水泥相比,質量更劣,所以不能用在地面面層上。
4.地面面層砂漿不要用細砂
地面承受著各種壓力、摩擦、撞擊,應該使地面具有一定的強度和耐磨性能。粗砂、中砂無論在強度上還是耐磨性上都勝過細砂。細砂拌制的砂漿往往干縮性大,地面易裂,且保水性也差,不利于地面砂漿壓光。對于砂子的使用,還要注意含泥量不要大于3%,否則會影響水泥與砂的膠結作用,降低砂漿強度,樓地面肯定要起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