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庫】
【標準名稱】 石棉水泥管井施工指南
【標準類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標準名稱(英)】 Guide of laying for asbestos-Cement pipe for well
【標準號】 GB 4552-84
【標準發布單位】 國家標準局批準,建材部技術情報研究所
【標準發布日期】
【標準實施日期】
【標準正文】
1 適用范圍
本標準適用于采用鉆桿托盤成井的石棉水泥管井的施工方法。
2 石棉水泥井管
使用的選擇與質量要求,應符合GB 3041-82《石棉水泥井管》中的規定。
?3 包裝、運輸、裝卸和存放
?3?1管子必需妥善包裝,每根管子捆扎不應少于三個部位,管子兩端必須嚴加護護。用各種運輸工具運管子時,必須設法使管子固定。在運輸過程中,應減少震動,防止碰撞,裝卸時嚴禁拋擲,不自由滾落。不得用撬棍插入管口內撬抬管子。 2?2管子的堆放場地必須堅實平坦。不同級別、不同規格的管子,應分別堆放。堆放時最下一層的管子應固定好,堆垛兩側宜打短樁,以防塌落。公稱直徑250毫米以內的管子,堆垛高度不得大于1?5米。公稱直徑在250毫米以上者,堆垛高度不得大于2米。
4 鉆孔
?4?1鉆孔前準備工作: 4?1?1作好物料、現嘗打井機具等準備工作。 4?1?2鉆機進入井場,安裝前應根據地形條件和當時的氣候、風向,盡量使操作人員處于背風方向。安裝鉆機時,要用水平尺進行測量,使鉆機處于水平狀態。井架豎起后,纖繩要拉緊、固定牢靠。一切檢查妥當后要進行試車。然后懸空鉆頭,利用鉆頭靜止不動的位置,找出所打井孔的中心點。以中心點為圓心,開挖井口,必要時安裝護筒。在安裝和鉆進過程中,保持滑車、轉盤、井孔三者的中心點垂直成線。 4?1?3根據管井的設計、施工要求和水文地質情況等,確定好井孔徑和孔深。 4?2終孔直徑一般要比使用井管的處徑大200毫米以上,開孔應圓整、垂直。直徑偏差不得超過20毫米。 4?3在鉆孔時應及時取樣并做好編錄工作,每次取樣數量不小于2公斤,非含水層每3米取樣一次,含水層每2米取樣一次,變層加取一次。采取的土壤必須及時妥善整理保管并記錄取樣時間及篩分結果,繪制井孔剖面圖,以確定含水層利用段。如根據水文地質資料,已確定不予利用的含水層,也可不按上述規定取樣。 4?4在鉆進中使用泥漿可以防止塌孔,懸浮巖屑,安全鉆進等。但過量使用泥漿,會給洗井帶來困難,而且影響出水量。使用泥漿時,一定要根據不同的地層性質隨時調整泥漿比重和粘度。一般泥漿的比重控制在1?1~1?25克/厘米[3]為宜。粘度(用野外粘度計測量)不低于17秒為宜。沖擊鉆進時泥漿含砂量不大于8%,轉盤式鉆進時泥漿含砂量不大于12%。
5 下管
?5?1下管前的準備工作 5?1?1作好井管連接材料、下管工具(如托盤等)、疏孔器、扶正器等器材的準備工作。 5?1?2根據編制的井孔剖面圖選定取水層,合理確定實管、濾水管的位置,繪制管井結構圖,管井下端應設4~8米實管作為沉淀管。 5?1?3對運到現場的管子應進行檢查和挑眩按管井結構圖對挑選好的管子測量長度和編號,根據管子長度和編號排列鉆桿并編號,以便于按順序下管。 5?1?4下管前,應先用直徑比孔徑小20~50毫米,長度不小于4米的疏孔器進行疏孔,檢查井孔的圓直度。 5?1?5下管前應先清理孔底稠泥濼和沉積物,然后進行孔內換漿,由稠到稀逐步進行,換漿以不坍孔為原則,對于易坍塌地層要格外小心。 5?1?6要組織好人員,分工負責,統一指揮。防止因操作忙亂而出現人為斷管、碎管等事故。 5?2鉆桿托盤一次下管用鉆桿托盤一次下管方法下管就是利用具有足夠強度的托盤(見圖)托住管子,利用鉆桿將井管一節一節送入井孔中,保證管子始終承受壓力。 5?2?1托盤安裝先把托盤板上用膠皮墊平,螺紋涂上黃油,托盤與鉆桿左螺紋連接。將第一節井管穿入鉆桿,平穩放入托盤上。將托盤上四根鋼筋,用8號鉛絲牢固綁扎在井管上。在距離井管下端1米左右,用8號鉛絲把一組井管扶正器綁扎在井管外壁上。 5?2?2穿管與吊管鉆桿和井管均應按編號順序下管,先將井管套在鉆桿外面。鉆桿下端加上板叉,以托住井管,然后用主卷揚機將套有井管的鉆桿緩慢吊起。專人扶穩吊拉到井口就位。 5?2?3井管接頭的連接用副卷揚機將上邊的井管吊住,先擦凈管端,并澆注瀝青(瀝青要始終保持熔化狀態),使上、下管端對齊粘結好,要求對口又快又準。然后,在管壁外卷貼塑料布,安竹片(不少于6片),再用8號鍍鋅鐵絲綁扎牢固。每個接口用雙股8號鍍鋅鐵絲綁扎不少于三道。竹片、鍍鋅鐵絲要均勻分布。管口也可采用膠套連接,膠套一般長400毫米,內徑略小于井管外徑,膠套內側的管口墊圈尺寸應與管壁厚度相適應。其安放竹片和綁扎方法同上。 5?2?4接鉆桿將連接好的井管下入井內,將鉆桿用墊叉固定在井口上。繼續將穿好井管的鉆桿吊到井口就位,先將鉆桿接頭對正,但不要上螺紋,副卷揚機將井管吊住,卸掉托井管的墊叉接著在鉆桿上緊螺紋,取下墊叉,做好井管接頭的連接,如此循環操作,直至下完井管為止。 5?3下管應注意的事項 5?3?1若井基地質情況不好或鉆進超深而需要做井基處理時,應在下管前做好井基處理,通常的處理辦法是回填一定數量的碎石或卵石。分層填充,隨填隨搗實。 5?3?2卷揚機要慢慢下管,操作要平穩,遇障礙時要立即查明原因,排除故障。操作人員應特別注意使井管下到設計要求的位置。 5?3?3下管時,必須使井管位于井孔中心,以保證井管四周填料厚度均勻。為了避免井管與孔壁碰撞,在井管下端第一組井管扶正器以上,每20~30米左右安放一組扶正器。扶正器可由四塊長200~250毫米、寬50毫米木塊組成。木塊外形兩端應成65[0]斜面,并用8號鉛絲綁在井管外壁,綁好后直徑比井孔直徑小30~50毫米,使不妨礙填料。 5?3?4用鉆桿托盤一次下管法下管時,要注意左螺紋接頭的松緊度,在取出鉆桿時,不要用力過猛,要慢慢加力,使螺紋逐漸松脫,避免鉆桿下端在井管內擺動,打破井管。
6 圍填
井管全部下到孔內后,管壁和孔壁之間的空隙要進行圍填。圍填包括對含水層的圍填濾料和對非含水層的外封閉圍填。 6?1圍填濾料 6?1?1濾料最好選擇堅固的天然礫石,嚴禁使用石灰石碎屑、爐渣、碎磚塊等。濾料粒徑應根據砂層顆粒大小按表中選用。填入礫石和濾水管纏絲間隙的規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水層分類篩分結果填入礫石直徑濾水管纏絲間隙以篩分后的重量計算毫米毫米卵石顆粒>3?00毫米占90~100% 24?00~50?00 5?00礫石顆粒>2?25毫米占88~90% 18?00~22?00 5?00礫石顆粒>1?00毫米占80~85% 7?50~10?00 5?00粗砂顆粒>0?75毫米占70~80% 6?00~7?50 5?00粗砂顆粒>0?50毫米占70~80% 5?00~6?00 4?00中砂顆粒>0?40毫米占60~70% 3?00~4?00 2?50中砂顆粒>0?30毫米占60~70% 2?50~3?00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續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水層分類篩分結果填入礫石直徑濾水管纏絲間隙以篩分后的重量計算毫米毫米中砂顆粒>0?25毫米占60~70% 2?00~2?50 1?50細砂顆粒>0?20毫米占50~60% 1?50~2?00 1?00細砂顆粒>0?15毫米占50~60% 1?00~1?50 0?75細砂含泥顆粒>0?15毫米占40~50% 1?00~1?50 0?75 (含泥不超過50%)粉砂顆粒>0?10毫米占50~60% 0?75~1?00 0?50~0?75粉砂含泥顆粒>0?10毫米占40~50% 0?75~1?00 0?50~0?75 (含泥不超過5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表中填礫石的規格系最大限度,即含水層篩分粒徑的8~10倍,在實際中亦可根據具體情況定為6-8或5-10倍。 6?1?2為防止洗井,抽水時濾料下降到濾水管以下而發生涌砂現象,填濾料的高度應高出濾水管10~20米。 6?1?3圍填濾料一般按下列方法進行。在填濾料前,要將礫石進行篩分,去掉雜質、泥土和不合格的部分。填料過程要計量,可以用已知容量的車、筐來運送濾料。為防止濾料填入井管內,填料時應蓋住井管口。濾料要均勻地向管井四周填入。禁止整車整筐地倒入,以免發生堵塞。填料要連續進行,速度要適當,使每個填料截面上大小顆粒組成都能符合濾料級配的要求。填料過程要不斷用測棒測量填入的深度,直至達到要求的填料高度。不論圍填的井孔深淺,濾料必須一次連續填完,不能中途停止。投填濾料時,泥漿的粘度應控制在16~17秒。 6?2井管外封閉管井不予利用的含水層也應予以封閉。封閉應從濾料的最上部開始。封閉的材料采用粘土球或粘土塊,粘土含砂量不得大于30%,粘土球直徑或粘土塊尺寸一般不大于25毫米。圍填方法與填濾料方法一樣,但須分層填實,每層均待下沉壓縮后再繼續填入上一層。井口封閉時也要把粘土打碎,均勻填入,直至地面,分層夯實。必要時,可在上層鋪一 層混凝土,以加固井臺。
7 洗井
7?1圍填完畢后,應及時洗井,避免泥漿硬結,影響出水量。 7?2石棉水泥管井不宜用活塞洗井,擬選用空氣壓縮機洗井,但應注意根據石棉水泥井管的強度規定洗井壓力,洗井一般應自上而下逐層進行。在松散含水層應從小下降開始,再逐步增大到最大下降,至含水層水流暢通為止。但無論選用何種方法,洗井結束時,井底沉淀泥砂不得超過0?5米。
?8 管井抽水試驗及驗收
?8?1洗井完畢后,應進行抽水試驗,測量靜水位、動水位,測定出水量,并計算管井的單位出水量。抽水試驗應按GBJ 13-66《供水管井施工及驗收規范》(修訂本)中的規定進行。 8?2管井工程完工后,應按GBJ 13-66的規定進行驗收。
9 井、泵配套
?9?1根據抽水試驗資料和使用要求等,合理選擇泵型和安裝型式,并采取有效方法,防止吸水管(包括龍頭)與井壁相撞,避免井管損壞。 9?2如選用對口抽連接形式,水泵吸水管口與井口的連接,可采用膠管連接。防止井管因震動而損壞。附加說明:本標準由國家建筑材料工業局提出,由國家建筑材料工業局蘇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歸口。本標準由國家建筑材料工業局蘇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遼寧省水利科學研究所、北鎮縣水利局、天津市靜海縣水利局等單位負責起草。本標準主要起草人葉啟漢、錢繼忠、張述元、楊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