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耐磨鑄件的研究和生產實踐中,發現并總結了一些觀點,認為在耐磨鑄件生產中,應給予重視。特借助廣大讀者喜讀的《中國建材報》與各位同仁交流意見,望你們在有空時,結合自己公司耐磨件生產,對比一下,在認真總結的基礎上,去粗取精,用于生產。本文如能夠對提高我國耐磨鑄件質量或對相關耐磨企業有所幫助,我會感到十分高興和欣慰。
一、根據耐磨件磨損特點,選擇好耐磨材料,是耐磨件使用過程中達到安全、可靠、耐久、經濟等效果的前提,也是耐磨件生產中要認真選擇的關鍵技術。
選材時要抓住耐磨件的磨料磨損特點,選好相關耐磨材料。根據自己公司耐磨件使用條件,可選用高硬度的高鉻鑄鐵、中鉻鑄鐵,也可選用高強高韌高硬度的合金耐磨鋼、雙金屬復合耐磨材料等。選擇相關耐磨材料后,結合耐磨件結構特點和技術要求,在成分設計上要做到進一步優化,并努力做到準確控制成分,減小波動范圍。如在高鉻鑄鐵鑄件中,根據鑄件使用條件,把碳含量設計的最優化(選在共晶點或靠近共晶點處),把硅含量較國標有所增加(1.2%~1.3%),添加極微量的相關合金元素,嚴格控制氧(≤30ppm)、氧化鐵(<0.5%)、氫、氮等含量,嚴格控制磷硫含量等。采用爐內一次變質處理工藝,添加極微量的相關合金元素,可以顯著細化晶粒,改善共晶碳化物的分布、形態、淬透性、耐磨性等,同時大輻度降低高鉻鑄鐵中必須要含有的鉬、鎳、銅等貴重元素,以達到降低生產成本的目的。又如在中鉻鑄鐵鑄件中,要采用價格較為低廉,且能顯著提高材料耐蝕性能和耐磨特能的硅以及能顯著提高材料淬透性能和耐磨特能的極微量合金化的技術路線,以達到提高材料耐蝕和耐磨性能,同時大輻度降低中鉻鑄鐵中必須要含有的鉬、鎳、銅等貴重元素,以達到降低生產成本的目的。
眾所周知,硅易溶于基體組織中。首先它能提高基體組織電極電位,減少碳化物與基體組織電極電位差和電化學腐蝕;其次,硅與氧的親和力較大,在耐磨鑄件表面易形成致密的純化膜——二氧化硅的氧化膜,以阻止或延緩腐蝕磨損的進程,從而有效提高材料的耐蝕性能;再次,硅的原子半經大于鐵,有效地強化了基體組織,從而提高了材料的耐磨性能。
硅與鐵的親和力大于鉻與鐵的親和力,因此共晶時,由硅置換鉻,能有效的增加共晶時鐵液中Cr/C比,從而促使Cr/C
小于4的中鉻鑄鐵形成與高鉻鑄鐵相同的M7C3型理想共晶碳化物,能顯著提高耐磨特能,同時硅起到增加共晶碳化物的數量和改善其形態和分布,對于提高耐磨性也起到積極作用。
硅能夠有效改善材料的鑄造工藝性能,尤其是流動性,為獲得優質鑄件創造良好條件。
又如高錳鋼中采用細凈化鋼液,在化晶粒技術措施的前提下,高錳鋼的含碳量選擇應在國標上限或更高些,以提高鑄件的耐磨性和使用壽命。
二、耐磨材料生產中,要重視并采用凈化耐磨材料的工藝措施,以提高和改善耐磨鑄件晶界的冶金質量,從而進一步提高耐磨鑄件綜合力學性能和使用壽命。
生產中可以實施的凈化工藝措施介紹如下:
1.使用干凈清潔的爐料和各類鐵合金。
2.選擇優質的耐火爐襯材料。
3.熔化過程中采用并加強沉淀脫氧和終脫氧工藝措施。
4.熔化過程中采用并加強多次造渣和多次扒渣工藝措施。
5.加強爐內一次變質和包內二次變質工藝。
6.有條件實施爐外精練工藝,如AOD 、LF法精煉工藝。
7.鑄造工藝上采用半封閉式澆注系統(即直澆口截面積大于模澆道截面積,內澆口總截面積大于模澆道截面積———擋渣效果好),澆注系統中增設陶磁過濾網等。
8.使用干凈的鐵水包、茶壺包,并保持鐵水包的清潔。
使耐磨材料中的氧(30ppm以下)、氫、氮等氣和硫化物、氧化物(FeO<0.5%)、硅酸鹽等夾雜物含量(<0.5%)降低到最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