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一個典型工程預拌混凝土現澆樓板裂縫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提出如何通過施工工藝管理對此進行有效控制以及取得效果。
隨著建筑工業化強度的提高,城市環境保護要求嚴格及城市建筑密度的加大,預拌商品混凝土在施工中的應用量越來越大,而且,預拌商品混凝土也因其配料準確、質量好、不占用施工場地、施工速度快等諸多優點,尤其受到施工者的好評。
但是在新疆地區,預拌商品混凝土現澆結構中往往發現有微裂縫產生,而現澆樓板上裂縫尤其嚴重,往往樓板模板拆除后在板底有不規則水跡,以致設計、監致理單位都習以為常,認為:“新疆地區晝夜溫差大,多風少雨,夏季炎熱,冬季寒冷,無法解決此問題”。且因新疆地區干燥少雨,大氣中侵蝕性介質相對內地偏少,在樓板抹灰裝修后不會產生不良后果,故對此不做強制性要求。針對這一通病,通過在工程中實際分析其成因,作者認為從施工工藝人手可有效解決,并在工程中取得了有效成果,下面通過一個典型工程來說明。
1 工程概況
某高層住宅工程,地上26層,地下2層,總高87m,建筑面積 21050.54m2,為全剪力墻結構,整個建筑預拌混凝土用量約12000m3。該工程房間開間。跨度較大,六個大房間分別為6.9x7.2m,6.9 x 8.7m和 7.2x7.8m,雙層雙向配筋,板厚為160mm,其它板厚為:70mm、100mm、120mm。140mm。主體自 99年4月15日至 99年9月24日封頂,主體施工時間159天。?
2 發生現象
該工程在施工完成一、二層樓板混凝土澆注后,當板底模板拆除后,所有房間樓板底均發生不同程度的微裂縫,裂縫從中間呈不規則狀向外輻射.的龜裂/板面也有不同程度的裂縫,往往是順著板一鋼筋方向。裂縫寬度經檢測在 003—0.3mm之間,在板底可見到水跡或正在滴水,說明裂縫已上下貫通。雖然樓板在使用階段按設計及規范是允許有裂縫的,但在施工階段出現如上情況的裂縫是不應該的。因為此時樓板混凝土強度往往達到設計強度的85%,當樓層地面荷載完全加上去的話,勢必造成裂縫的擴大。
3 原因分析
根據施工實際情況,經調查分析,認為裂縫產生的原因為:
3.1 工期太緊
施工單位因被迫搶工期而壓縮混凝土技術間歇時間,往往在樓板混凝土澆筑終凝一完成,有些后澆部分還處于半塑性狀態時即在其上放線、安設模板支撐腳手架,造成混凝土在終凝前后受振動而造成裂縫。
3.2 氣候影響
新疆地區夏季干燥少雨,白天氣溫高,夜間氣溫低,溫差大,春秋季風盛行,致使混凝土水分散失快,如保濕養護跟不上,極易使混凝土產生裂縫。
3.3 混凝土配合比影響
由于混凝土泵送工藝要求,對石子粒徑,級配要求較高,如果石子粒徑偏小、細砂多也產生裂縫。
3.4 施工集中荷載大
該工程配備一臺塔吊,施工中一次吊運成噸的鋼筋、模板,在向新澆混凝土樓板上堆放時,形成較大沖擊荷載,產生震動,造成樓板裂縫。
3.5 模板拆除時間過早
為了節約施工設備材料費用,只好加快施工設備材料周轉,沒有充分考慮施工荷載影響,未對拆模程序做周密安排即拆模板。只在下層樓板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85%以上即開始拆模。
而此時,上部施工荷載可達到 600kg/m2(樓板鋼筋、混凝土自重約335kg/m2施工荷載100kg/m2模板、支撐腳手架等荷載約120kg/m2這些荷載部分傳到下層樓板上,也將超過其設計荷載(450kg/m2)。拆模時,一方面下層樓板承受不了超出荷載產生下沉;另一方面下部模板拆除后必然發生撓度變形,故此使在施施工層樓板加大變形產生裂縫。
3.6 樓板支撐設置不規范
樓板模板支撐立桿間距按工藝規范及經驗布設間距l——l,3m,經計算立桿當間距超過lin,其撓度即在smm以上。立桿下未按規范要求設墊塊和上下層立桿位置不在同一位置上。
3.7 養護方法不當
一層樓板施工時已進入夏季,出于施工放線工序的需要,采用不加覆蓋,只在表面澆水的養護方法,在太陽直曬之下,易造成早期失水而發生表面收縮裂縫。
3.8 思想認識問題
認為商品混凝土現澆板裂縫是不可避免的通病,且政府、設計單位無強制規定,故此整改力度不夠,只求速度,不求徹底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