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2006年4月國家發革委、國家財政局等八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快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的通知”的緊急文件,目的就是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因此廣大立窯企業面對水泥產業結構的重大調整,認真分析產業發展形勢及企業所處的環境,及時調整企業發展定位,在水泥生產、應用的產業鏈上尋找自己生存的空間。
2 觀點一:把立窯“坐穿”
(1)立窯技術發展迅速
工藝方面:受新型干法“窯磨一體機”的啟迪,提出了“環保節能應從優化生產工藝開始”的新思路。投運后,不僅工藝簡化、流程順暢,水泥綜合電耗一般都在60kW/t以下;隨立窯水泥二十項新技術與八項標準的推出與落實,發展速度與質量明顯提高,開發“減小中間風阻、加快中間上火速度、達到底火平整、高溫集中、具備大風全風、急冷快燒”的環保型現代立窯。
設備方面:國內外為水泥企業服務的儀器、設備制造和材料加工行業技術進步的速度,遠遠超過水泥行業,如CF型大庫兼有儲存、均化和消除無組織排放的環保功能,其直徑都在20m以上,儲量上萬噸;滾動軸承磨機以其維修量小,節電10%、增產25%左右等優勢,大大改善了粉磨效率;窯結構的高徑比由4下降為2.2,直徑逐漸大型化:Φ3.8m×8.5m窯的臺時產量完全可以達到25t/h以上。
技術方面:生料率值配料在線控制技術;利用磨尾的大直徑、低能耗的生料均化庫和窯上成球盤的生料儲存庫,以及入窯生料提升機等三者組成一個完整的生料閉環均化鏈即窯前雙均化技術;還有預加水小料球成球技術、隔熱型等溫煅燒技術。
(2)立窯改粉磨站是一個陷阱
“在二十年的那些工程試問有多少不是用的立窯水泥呀?現在垮掉沒有呀?如果一種先進的東西要靠政府的強硬政策來實施那最好讓我們回到計劃經濟時代算了。正所謂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如果明天市場真的不需要立窯水泥了我想人們不會說什么,而現在這個市場大得很啊!這樣的情況下,粉磨站到底有多大的生存空間呀?或許改粉磨站本身就是一個陷阱,因為立窯改粉磨站如果是利用原來設備的話,這樣的‘槍炮’能把‘老鷹’打死嗎?”這是一位業內人士發表的言語較為激烈的評論。
在生產實踐中,水泥粉磨站并不完全采用傳統的水泥粉磨系統。浙江某年產百萬噸的粉磨公司采用的是兩條輥壓機的預粉磨系統,開流高細水泥磨加打散分級機的工藝。該公司技術人員表示,該工藝系統參數優化的余地很大,通過技改完全可以再上一個臺階。
“如果立窯企業改粉磨站,原來磨機的型號就小了不在適合,哪么就必須要加入投資。而且有許多機械設備就要擱置,不劃算。”某水泥廠何工這樣對記者說。然而立窯改粉磨站,在不改變原來設備的基礎上,與新建的水泥粉磨站相對是質上區別。從技術的某些角度上講,此粉磨站非彼粉磨站也。
3 觀點二:立窯就該改建粉磨站
(1)立窯改粉磨站“一舉多得”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雖然立窯技術在不斷的發展進步,但是就當前技術現狀來說,立窯要與大型新型干法在技術上一爭雌雄是不現實的。
水泥粉磨是水泥生產的后半工序,無需煅燒,基本無氣體污染,生產過程中雖有少量揚塵,但粉塵容易吸收處理,對收塵器的要求也不高,環境污染與立窯生產不可同日而語。發展粉磨站還可與推廣散裝水泥和商品混凝土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發展散裝水泥和商品混凝土具有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改善勞動條件等多方面的綜合經濟效益,一直為國家產業政策所倡導,并且水泥散裝化十分適合大中型水泥企業集中生產和銷售的經營模式,尤其是與水泥粉磨站建設相配合。
現有的水泥生產企業大部分位于欠發達地區,水泥行業整治將使這些鎮區的經濟受到沖擊(這也是許多新上的水泥新型干法靠近市場,而不靠近資源的原因之一),他們都強烈要求通過新建、改建粉磨站彌補損失。部分企業從事水泥生產多年,擁有良好的品牌和技術力量,也希望利用原有的資源和銷售網絡改建粉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