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市雙和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 2010年7月24日,水泥助磨劑十強調研組來到了華夏始祖炎帝的故鄉、周秦王朝的發祥地、西部工業重鎮、陜西省第二大城市——寶雞,這個素有“崇德尚禮、和諧包容、聞雞起舞、開放創新”精神的西部明珠城市,滄桑而厚重,古樸亦靈動。在這篇溫暖的土地上,有著我們西部地區建材行業最具影響力、親和力和感染力的水泥助磨劑企業—寶雞雙和新型建材有限公司。通過一天的訪談和考察,我們深刻感到了這個西部水泥企業知音的魅力所在。
??? 出身科班,技術奠定創業基礎
??? 雙和,一個聽起來倍感親切的名字;雙和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它誕生于2004年,由一對年輕的夫婦---付常慶和趙小鶴一手創辦,七年時間,夫妻倆共同的努力,在西部地區積聚了足夠的人氣,讓雙和建材成了西部水泥企業最受歡迎的助磨劑供應商。這個最實在的褒獎,源于兩人堅實的水泥工藝技術知識功底。
??? 如今的水泥助磨劑行業,真正學習水泥工藝及其相關專業出身的企業負責人并不多。而付總和趙總,雙雙畢業于陜西省建材工業學校水泥工藝專業,4年的刻苦學習,畢業后,兩人憑借突出的表現和在校時的優異成績被寶雞市水泥廠錄用,這個當時年產15萬噸的立窯水泥企業,給兩人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實踐平臺,不僅增長了水泥知識,還學到了很多管理和銷售方面的經驗。這一經歷,為如今雙和建材能夠在為水泥企業提供良好的助磨劑產品并幫助解決客戶在生產方面遇到的其他問題提供了堅實的后盾。而在學生時期結識的老師和同學,成為了雙和成立之時和發展之初最堅定的擁護者和支持者。
??? 專注便有大作為----西部水泥助磨劑行業的拓荒者
??? 介紹起最初如何會想起做水泥助磨劑,付總告訴我們,他從寶雞市水泥廠離開后,在銀川特種工程應用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研制石膏砌塊,其間開始接觸激發劑。那時的激發劑,便是現在粉體助磨劑的前身了。為了最大限度的激發粉煤灰的潛在活性,降低生產成本,一向遇到事情愛鉆研的付總開始了粉煤灰激發劑的實驗。曾經在學校學習的水泥工藝專業知識底蘊這時候給了他十足的靈感,他嘗試用元明粉、純堿、氯化鈉、煅燒明礬石、煅燒石膏粉等原料配制激發劑,經過一次次的失敗和重頭再來,天道酬勤,他成功了,由他研制出來的激發劑在粉煤灰砌塊生產中對粉煤灰的強度起到了顯著的激發作用!身在廬山中,他已不知不覺進入了水泥助磨劑這一行業,只是當時,他研制的產品只是滿足自己企業使用,沒有意識到要把助磨劑當成一個產業去做。2003年,畢業10年之后,機緣巧合,付總遇見了自己在學校時教水泥工藝的和興民老師,并在他的鼓勵下毅然下定決心做水泥助磨劑。做出這一舉動,在當時中國水泥乃至西部水泥行業的背景下,在助磨劑市場尚不明朗的況下,是該需要多么強大的勇氣和信心。04年元月,寶雞市雙和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正式注冊成立。至此,付總告訴我們,叫雙和這個名字,就意味著永遠要和水泥企業同呼吸共命運,做水泥企業的知音,雙和雙贏共創未來。
??? 誠信為本,精品源于人品
??? 付常慶和趙小鶴認為,一個企業的生存,離不開優良的產品,一個企業要想在生存的基礎上取得更好的發展,更要把產品做成精品。做好產品,首先要有好的人品,尤其是水泥助磨劑這一特殊產品,其實就是良心品質,如果不用心去做,是做不好的。只有用心去做,才能對的起客戶,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只有這樣才能把產品做好,企業辦好。優質的產品離不開優質的原料供應,對于采購原材料,他們總會親自跑到生產企業那里進行現場考察,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進行詳細的了解,并通過同行進行核實比較,嚴把原料供應關。在生產過程中,對于每一批次出廠的產品都要嚴格檢查,留備樣品以待查驗;從采購原料到組織生產再到出廠發貨,每一個環節都做詳細的跟蹤記錄,確保發到客戶那里的每一批次貨品都有路徑可查可考。他們二人在客戶眼里不僅是具有水泥工藝知識和水泥助磨劑知識的企業經營管理者,更是有著樸實無華的美好品德的實實在在的西北人。雙和出品,就代表著專業,代表著質量,代表著實實在在,能給客戶創造看的見摸得著的效益。“誠信為本,精品源于人品”的承諾不是一句空話,他們不斷的在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證明著。
??? 把科研做到實處,不斷開拓創新
??? 在談到公司的技術研發力量時,付總向我們表示,公司的產品實驗室采用和水泥企業及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確定是徐德龍教授那邊?這樣寫沒問題吧。)共建的形式,除了基本的物理和化學檢驗由公司實驗室完成,其余復雜的理化檢測和新產品的研發均由共建化驗室完成。這樣一來不僅能夠為公司節約成本,而且還可以和水泥企業和建筑科技大學保持一個良好的合作關系,使得研發成果能夠第一時間投入使用。并能根據使用結果不斷的調整原料配比,真正實現了理論和實踐相結合。09年底防凍型的研發成功并成功投入使用,便是最好的說明。
??? 在北方,水泥企業會在冬季停用水泥助磨劑,一進入冬季,液體助磨劑就會結晶導致計量泵堵塞,影響計量,致使流量無法控制;同時結晶會使水泥助磨劑的成分發生變化,影響使用效果。傳統的水泥助磨劑在冬天使用時,只有采用加熱的方式,這樣不但麻煩,還會增加使用成本。付總發現了這一現象時,很快就組建了公司技術攻關小組,依靠自己的實踐經驗和雄厚的科研力量,經過多次試驗,不斷地對助磨劑配方和加工工藝進行改進,于2007年冬季研制出了防凍型水泥助磨劑,當年就有3家水泥企業使用。經檢驗證明,在-15℃使用該助磨劑不受任何影響。2008年,雙和又進一步對該產品進行改進,使其防凍性能進一步提升。改進后的防凍型水泥助磨劑經水泥企業在2008年冬季使用后證明,在-20℃環境下使用仍舊不結晶、無沉淀,使用正常,助磨、增強等性能不受影響。2009年冬季剛一來臨,眾多水泥企業便紛紛選用雙和防凍型水泥助磨劑以保證企業生產的正常運行。這一成果,打開了雙和建材一年四季始終產銷兩旺的局面,也充分驗證了印在企業宣傳冊開篇的一句實實在在的格言---“誰先升起,誰就是太陽”。
??? 在提到產品研發時,付總深有感觸的說,一個企業要做大做強,要做到可持續發展,必須走產品不斷更新,完善產品結構,多種經營的路子。他們研發的復合型水泥緩凝劑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 在公司創業之初,就有客戶不斷提出要通過水泥外加劑延緩凝結時間的問題。當時,很多客戶因為無法延長水泥凝結時間而無法生產緩凝水泥,白白丟掉緩凝水泥訂單。當了解到這些情況后,付總首先想到的是幫助客戶解決緩凝問題,爭取更多的訂單。經過多次試驗,緩凝問題解決了,也為客戶爭取了訂單。但僅僅解決了緩凝問題,客戶又提出了新的問題,使用緩凝劑要增加成本,如果解決緩凝問題的同時能增加強度,降低成本,這樣就一舉兩得。也就是說,需要生產一種具有增強功能又能起到緩凝作用的產品。在當時看來,客戶提出這樣的要求是幾乎不可能實現的,但是付總在分析了國內高速公路快速發展對緩凝水泥巨大需求的狀況后認為,市場需要的,客戶需求的產品,就是雙和產品研發的目標,只有不斷滿足市場和客戶的需求,迎難而上,才能在市場激烈的競爭中永立不敗之地,才能更好的服務于行業和客戶。經過一年多的試制,他們研制出了增強型水泥緩凝劑,不但不增加成本,反而使每噸水泥的成本降低5元,實實在在解決了客戶在生產緩凝水泥中存在的緩凝和成本問題。以前,客戶接到緩凝水泥訂單時總是愁眉苦臉,現在有了增強型緩凝劑,客戶高興的說,生產緩凝水泥,不用再發愁了,不但能爭取更多的用戶,還因為生產成本低,增加了效益。就是這樣一個不被大家重視的產品,不但解決了客戶之所急,還成為雙和公司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為雙和贏得了更多的客戶。???
??? 付總表示,根據市場變化和水泥企業需求,雙和建材仍然堅持與時俱進,水泥企業需要什么樣的產品,公司就能研制出什么樣的產品,絕不會因為技術力量的不足,導致做水泥企業知音的腳步放緩。
??? 七年發展,300多家客戶,無一流失
??? “有事嗎,沒事我出差了”這句話幾乎成了付總的口頭禪,年輕就是資本,對于剛過而立之年的付總,富有激情、敢于挑戰的拼勁兒和闖勁兒時不時的從他身上流露出來。作為西部地區最早最具有表率作用的一家助磨劑企業,縱觀公司的發展歷程,取得的每一個進步每一個成績都浸透著他努力辛苦的汗水。當我們問到“企業發展到現在,最讓您感到欣慰的是什么”的時候,付總微微一笑,謙虛的告訴我們,那就是在外打拼這些年,服務過的300多家客戶,回報公司的除了給企業帶來的逐年遞增的銷售額,更重要的就是從開始到現在還一直支持著自己,忠誠度很高,沒有一家客戶因為服務和產品質量問題流失掉。客戶的從一而終,也充分說明了付總在做客戶的時候,把工作做到了客戶心坎里,用他的話說就是“要讓客戶從心里認可你”。
??? 公司成立之初,西部水泥企業對水泥助磨劑的認識遠遠不夠,甚至有些水泥廠,只要一聽說助磨劑這幾個字,不等你解釋就拒之門外。直到現在,有些企業還對水泥助磨劑所產生的作用和帶來的節能減排效益持有懷疑態度。 這種現象,絲毫沒有動搖付總挨家挨戶去走訪企業的信心,憑借他豐厚的水泥工藝知識和對助磨劑能夠帶來經濟效益的堅定信心,他不但沒有絲毫的放棄,他反倒認為,這么多企業拒絕,那就證明這個市場空間確實很大,還是一片沒有被開發的處女地。只是,要想做進去,就必須讓企業看見實實在在的效益。這一點,就只能從技術角度入手了。由于眾多的水泥廠工藝狀況不同,操作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加上粉磨過程中添加的混合材活性不同,生產工藝差異較大。付總很有耐心,觀察,溝通,記錄,拿回去研制適合的配方,小磨試驗成功后大磨實驗,憑借自己的專業經驗和踏實肯干的精神,他會經常發現并主動幫客戶解決生產工藝中存在的問題,經過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加上質量過硬的產品,逐漸的,一家客戶成功了,兩家客戶認可了,市場像含苞待放的花朵一樣慢慢綻開。這些年的奮力開拓,雙和產品已經在很多大型水泥集團使用,包括秦嶺水泥股份在內的寶雞眾喜、陜西社會、中材賽馬、寧夏瀛海建材、寧夏勝金、寧夏金昱元集團和甘肅壽鹿山水泥有限公司等均在使用他們的產品。付總說:很多的客戶,都是認可了自己的服務和人品,進而認可了產品,客戶會主動幫忙給自己轉介紹客戶,這一點,是讓他感到十分欣慰的地方,不斷的開拓和不斷的獲得認可,這種由被認可得來的巨大的成就感,是一種源源不斷的力量,不斷推動著他前進,繼續前進。
??? 目前,水泥助磨劑企業如雨后春筍般一個個突起,競爭也日趨白熱化起來,在談到企業之間互相壓價的情況時,付總向我們透露,公司目前有幾家代理商,多年來發展基本上是零銷售人員,中間環節少,成本低,因此在面對競爭時具有很大的優勢。在面對客戶對產品價格的質疑時,他一直堅持的觀點是以質定價,即是:“我做了多少活兒,出了多少力,付我合適的工錢就可以了,別考慮我的成本,要看給咱們廠節省了多少錢”。他通過我們提醒廣大的水泥企業,選購助磨劑時不能一味看價格,以價格和別的方式而不是以服務和產品質量來做抉擇,勢必會造成助磨劑效果的缺失和市場的越來越混亂。對于我們的“水泥助磨劑十強”評選活動,付總豎起拇指稱贊道:“這個事兒真值得一做,通過這個活動,能使我們明確自己在目前的行業中處于哪個位置,也能借鑒一下比我們做得好的那些企業的發展經驗。”他還表示,在行業準入標準缺失的今天,希望能通過這個活動,給助磨劑企業樹立一些典型,也給水泥企業選擇助磨劑時起到一些參考作用。
??? 領航西部 遠見成就價值
??? 05年開始,東部地區的一些助磨劑生產企業看到了西部地區廣闊的市場,開始在陜西等地區投資設立分廠。為了增加雙和產品的覆蓋面和影響力,付總決定在立足西北的基礎上,也走出去,開始向西南輻射,并在四川綿陽成立了分公司,目前,公司運營情況一派大好。今天的雙和是個標準的產研銷型企業,登高望遠并不一定取決于立于多高,但一定要保持長遠的視角;交談中,付總回味著以往拓荒打拼發展的歷程,仍流露對水泥助磨技術的癡迷,他玩笑的說道“我這一輩子都離不開助磨劑了”!他坦言,伴隨著水泥產業的宏觀變化,助磨劑的國內市場形勢日漸趨于明朗,要想讓企業經得住市場風浪的考驗,一定要把眼光放得長遠。他表示要拓寬產業鏈,在產品質量上不斷地下功夫;大力投入共建實驗室,保證企業有源源不斷的科研力量支持,做科技型企業,并聯動水泥廠及行業科研院所拓展在技術領域的深度合作,根據市場需求不斷開發適銷對路的新產品;聯動大專院校,在提供實踐交叉平臺和人才后備供應方面,校企互聯互補雙和雙贏。從各個方面著手,不斷做好內功,壯大自己的實力。
??? 未來的水泥行業拼的是資源,助磨劑生產企業要想在自己原有的客戶群里站穩腳跟,同時在市場開拓的道路上保持穩步平衡發展,除了生產供應要跟得上、科研力量齊備和多層次的生產、經營、科研和銷售人才梯隊以外,眾多的水泥助磨劑生產企業,無疑要在企業管理人員和銷售人員的專業技術知識和服務意識上,上演一場白刃之戰。穩定發展是雙和今后發展的主要旋律,跨越西部、飛躍全國是雙和在面對這個市場時給自己也給行業許下的美好愿景,雙和正以雙和速度大踏步的向著這個目標進發,成功邁入未來。這個西部水泥助磨劑企業的旗艦,必將通過自己的乘風破浪,向我們展現出水泥生產企業和助磨劑企業始終同舟共渡、雙贏雙和的美好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