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摘要:
1 水泥新標準對水泥細度提出更高要求
以ISO膠砂強度檢驗方法為依據起草的六大通用水泥標準已實施幾年時間。在這期間,廣大水泥工作者通過調整生料率值及強化熟料煅燒操作,為燒制質量良好的熟料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是熟料強度的提高畢竟有限。由于立窯水泥廠設計及設備選型方面的局限性,導致水泥粉磨過程多數配用長徑比較小(L/D≤3.0)的短磨機。物料在磨內停留、粉磨時間短,加之采取的磨前物料預處理方式不合理,導致成品顆粒偏粗,水泥活性差、水化硬化速度慢、膠砂強度偏低,水泥物理力學性能不良的同時,實際上是浪費了材料,提高了生產成本。
華南理工大學科研人員曾采用相同窯型熟料,不同長度磨機(長磨機規格為Φ2.6×13m,短磨規格Φ2.2×6.5m)粉磨水泥,得出如表1所示試驗結果。
?對表1數據分析得知:采用Φ2.6×13m長磨磨制的水泥不僅顆粒級配合理,比表面積和早期強度高,而且凝結硬化時間快,對混凝土施工極為有利,充分顯示出長磨的粉磨優勢。而采用Φ2.2×6.5m短磨制備的水泥力學性能明顯低于長磨的產品。
四川陳元孝同志曾利用無彈子磨機將燒結良好的立窯熟料打至80μm篩余35%、1%、0.1% ~0.2%三個等級,分別制得62.5、72.5、82.5級水泥。他的試驗給我們的啟示是:無論采用多么優良的熟料或是混合材料,要制備性能良好的水泥,必須在粉磨工藝上下功夫,即充分磨細。?
?甘肅永登水泥廠將Φ2.4×13m水泥磨機改造成高產、高細磨,在提高產量的同時,水泥比表面積穩定在350m2/kg以上,早、后強度發揮良好,見表2。
表1??水泥顆粒組成及物理力學強度(GB法?)
表2? 高產高細磨水泥強度檢測結果(GB法)
山東建材學院研究人員曾對某立窯水泥企業粉磨系統進行改造,成品水泥比表面積由248m2/kg提高至423m2/kg,水泥3d抗壓強度較過去增長14.7MPa,28d抗壓強度提高9.7MPa(GB法)。
上述例證說明,水泥經過充分磨細后,活性發揮良好,膠砂強度隨著水泥顆粒的變細而顯著提高。所以,在日常生產過程中,要穩定制備高強度質量的水泥,必須將其磨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