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立窯熟料產量、質量除在工藝上要有合理的配料方案,提高生產入窯合格率和執行合理熱工制度外,還要合理用風和窯內通風均勻。窯內通風的均勻合理,就需要設計出合理窯型和破碎卸料的結構技術。當前企業采用塔式、盤式或盤塔式的卸料篦子,在塔篦結構技術上有些不足,一是進風在窯中的部位較弱,邊風過大,塔篦面的水平出風孔易于堵塞,阻力不勻,零部件耐磨性差。因此,塔式、盤式的篦子破碎部分要具有高強破碎能力,在材質上要增強,篦孔的通風面積要加大,一般要占圓斷面積的45%左右。中部通風(包括破碎部分)要加大,邊風要適當減少,做到窯面通風均勻、阻力小,篦子的耐磨性能好。在直徑3米的機立窯改造時,對窯的破碎能力、卸料是否均勻、塔篦子通風孔阻力大小、出口的射向都有著密切關系,根據一些立窯廠的生產實踐,塔式破碎能力比盤式好,因塔式破碎物料是周邊顎板處卸出,在生產不正常、熱工制度不穩定、轉大塊時,更顯得中心部位上風慢,這是由于中部物料未能像周邊部位物料那樣卸出快,致使中部空氣阻力在變大,使氣流大部分走向周邊,致使窯面通風不均,影響窯的產量、質量。
2.加強窯筒體的保溫
有不少企業由于高溫帶直徑擴大,相應使窯簡體內保溫層厚度要加強,一般控制在400~500mm,加強高溫帶的保溫措施才能保證燒成質量,有利于熟料產量、質量的提高,要做好窯體上部簡體與耐火磚之間貼一層硅酸鋁纖維氈,同時在筒體外部采用巖棉或礦渣棉保溫材料捆縛,外表面用白鐵皮或薄鋼板箍緊即可,也可采用復合硅酸鋁保溫涂料,涂層厚度為5~7ram,對機立窯簡體保溫起到良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