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是我國多災之年,同時又是奧運盛事大喜之年,可謂悲喜交融,苦樂有加。新年伊始,南方大部分地區遭遇80年來最惡劣反常氣候,無情的冰雪,阻斷交通,能源供給、原材料供應一度緊張;隨之而來的5.12汶川大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員傷害和財產損失,舉國上下眾志成城,投入抗震救災的戰斗;入夏以來,連續的臺風、暴雨天氣,給廣東省的工農業生產帶來嚴重的影響,水泥行業也未能幸免,市場持續低迷,企業的生產和經營面臨巨大壓力。另外我國經濟持續多年高速發展出現一些不健康因素,導致CPI指數持續走高,通漲壓力顯現,中央為實現宏觀經濟調控實施從緊的財經政策這些措施帶來市場逆轉;全國性的產業結構調整,淘汰落后水泥生產力工作在推進,全球性的經濟危機,能源緊張、原材料、運輸、制造成本攀升等一系列經濟問題也波及國內各行業。7月份以來,為確保“安全奧運”交通運輸、市政施工傾斜保奧運。在此大環境下,水泥工業生產經營情況如何?協會根據抽樣調查和各方面信息反饋綜合情況通報如下:
一、全國水泥行業經濟運行概況
根據對全國規模以上的4767家企業產量統計資料顯示:1-7月份全國共生產水泥7.64億噸,累計增長8.4%。值得注意的是產量前六位的省份中,山東、廣東出現了負增長,分別為-3.4%和-3.8%,浙江增長率-0.3%,與去年大致持平。而江蘇有較快的增長達13.2%。此外產量增長較快的省主要有廣西、福建、內蒙和黑龍江,增長率均超過20%。
據對進入統計口的3455家主要企業熟料產量統計,1-7月份共產熟料55621萬噸。累計增長7.2%。廣東、浙江出現負增長,熟料產量增長較快的有遼寧、廣西和福建。
納入預分解窯統計的501家企業,1-7月份共生產熟料29633萬噸,同比增長14.4%,全國新型干法熟料產量占總量53%,預分解窯的發展速度較快,可見是淘汰落后水泥產能的步伐加快。
二、廣東水泥行業經濟運行情況
1-7月份廣東進入統計口的386家規模以上企業共生產水泥4936.11萬噸,與上年同期相比較下降3.86%,水泥產量排名居全國第六位,比去年后退二位,增長成負數。
可見今年1-7月份產量全省各市普遍下降,尤以廣州、佛山、江門為甚,都在珠三角腹地,三基地產能發揮也不正常,市場影響因素明顯。
據對356家企業統計。1-7月份生產熟料4683萬噸,增長率為-3.38%。以市增減幅率與水泥產量情況一致,尤其值得注意,廣州、佛山、東莞熟料產量大幅壓縮,降低率均達到10%以上,分析其原因,一是說明珠三角主要城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水泥市場需求減少,市場慘淡,企業減產保價;二是說明區域結構調整成效開始顯現,結構調整的效果明顯;三是近年大量新增新型干法轉窯生產線(包括部分廣西沿西江布點的生產線)的目標市場主要還是珠三角城市,區域內生產企業的市場份額減少所致;四是部分企業自產熟料成本高企,外購熟料生產水泥銷售以免全線停產。
據對21家擁有預分解窯產能熟料生產企業的統計,1-7月共產熟料1971.61萬噸,約占當期廣東全省熟料總產量的42%,比上年同期增長6.92%,主要貢獻區域還是三個基地,由此可見廣東省水泥工業發展“十五”規劃的三個基地建設,成效顯著。同時也說明廣東省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新進展。
據對415家水泥企業1-7月份經營情況統計,共完成工業總產值185.76億元,比上年151.37億元長幅22.7%,銷售產值完成171.82億元,同比增長17.29%,此兩增長率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增長率的24.81%和24.59%,說明廣東的水泥價格增長大大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水泥企業的效益遠不及其它省份。雖然原燃材料等生產成本增加,但水泥價格并未上去,眾多的中小水泥企業還在微利甚至虧本經營。統計所知:1-7月份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2.5%與上年96.78%差距較大,也低于全國97.23%平均水平。水泥產品出口交貨值較大幅度下降,1-7月共出口8533萬元人民幣,而上年同期是11992萬元人民幣,下降了40.53%。
三、市場概況
水泥行業是靠投資拉動的傳統行業,水泥行情與區域市場的同定投資和房地產業的狀況有較高的一致性。面對當今全球經濟下滑和國內出現“內外需緊縮雙碰頭”的形勢,廣東的水泥市場也受到了史無前例的沖擊。新的進來,舊的未退,供求矛盾惡化,導致慘烈嚴酷的市場角逐,最終結果是價格一路走低,企業經營難度增大,行業效益急劇下滑。另者,廣東煤電、油、運、人員工資均只漲不跌,尤其是煤價已翻番,導致水泥生產成本大幅上揚,無形中給企業生產經營增添了極大的難度。去年四季度以來,廣東水泥市場價格有所同升,普遍上升30-50元/噸,但因區域性較強,除粵東、粵西一些相對封閉的市場稍好外,其他區域岡價格升速不平衡及其他岡素造成好景不長,價格很快下跌,很多企業已跌至成本價,有些已虧本經營。尤其是今年5月份以來,隨著宏觀經濟和房地產行業的急劇逆轉,廣東水泥市場步入低谷,全省企業開工率不到60%,部分企業甚至只有30-40%,個別轉窯企業停窯檢修,有些立窯停產。據了解,原水泥下游產品的管樁行業產量減少60%以上,混凝土攪拌站產能發揮也是存40%左右,并且這種趨勢還在延續。我們預計,隨著我國宏觀經濟調整效果顯現,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大幅反彈的可能性不大,尤其房地產行業景氣下行,下半年市場需求依然,生產成本仍在高位運行,行業仍不具備足夠議價能力,行業經營難度進一步增大。各水泥企業應以積極態度面對嚴峻局勢挑戰,眾志成城,邁過“艱苦歲月”。同時,機遇與挑戰并存,這將加快落后產能的淘汰進程,也給管理先進、有規模、有實力的企業帶來難得的契機。
一、全國水泥行業經濟運行概況
根據對全國規模以上的4767家企業產量統計資料顯示:1-7月份全國共生產水泥7.64億噸,累計增長8.4%。值得注意的是產量前六位的省份中,山東、廣東出現了負增長,分別為-3.4%和-3.8%,浙江增長率-0.3%,與去年大致持平。而江蘇有較快的增長達13.2%。此外產量增長較快的省主要有廣西、福建、內蒙和黑龍江,增長率均超過20%。
表1、1-7月份全國主要水泥生產省份排名
?
省份 |
1-7月份產量(萬噸) |
同比增長(%) |
山東省 |
8253 |
-3.4 |
江蘇省 |
7515 |
13.2 |
河南省 |
5529 |
18.9 |
浙江省 |
5598 |
-0.3 |
河北省 |
5052 |
7.5 |
廣東省 |
4936 |
-3.8 |
全國 |
76400 |
8.4 |
?
表2、1-7月份全國主要熟料生產省份排名
?
省份 |
1-7月份產量(萬噸) |
同比增長(%) |
山東省 |
5336 |
0.2 |
安徽省 |
4910 |
13.1 |
廣東省 |
4684 |
-3.4 |
江蘇省 |
3831 |
14.0 |
浙江省 |
3359 |
-1.5 |
河南省 |
3348 |
3.3 |
全國 |
55621 |
7.2 |
據對進入統計口的3455家主要企業熟料產量統計,1-7月份共產熟料55621萬噸。累計增長7.2%。廣東、浙江出現負增長,熟料產量增長較快的有遼寧、廣西和福建。
納入預分解窯統計的501家企業,1-7月份共生產熟料29633萬噸,同比增長14.4%,全國新型干法熟料產量占總量53%,預分解窯的發展速度較快,可見是淘汰落后水泥產能的步伐加快。
二、廣東水泥行業經濟運行情況
1-7月份廣東進入統計口的386家規模以上企業共生產水泥4936.11萬噸,與上年同期相比較下降3.86%,水泥產量排名居全國第六位,比去年后退二位,增長成負數。
可見今年1-7月份產量全省各市普遍下降,尤以廣州、佛山、江門為甚,都在珠三角腹地,三基地產能發揮也不正常,市場影響因素明顯。
表三、1-7月份全國5025家水泥企業經濟指標統計
?
項目 |
工業總產值 |
銷售總額 |
工業增加值 |
銷售率 |
出口交貨值 |
完成 |
2595億元 |
2523億元 |
812億元 |
97.23% |
34.18億元 |
同比增長 |
24.8% |
24.6% |
23.6% |
-0.16 |
0.04億元 |
據對356家企業統計。1-7月份生產熟料4683萬噸,增長率為-3.38%。以市增減幅率與水泥產量情況一致,尤其值得注意,廣州、佛山、東莞熟料產量大幅壓縮,降低率均達到10%以上,分析其原因,一是說明珠三角主要城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水泥市場需求減少,市場慘淡,企業減產保價;二是說明區域結構調整成效開始顯現,結構調整的效果明顯;三是近年大量新增新型干法轉窯生產線(包括部分廣西沿西江布點的生產線)的目標市場主要還是珠三角城市,區域內生產企業的市場份額減少所致;四是部分企業自產熟料成本高企,外購熟料生產水泥銷售以免全線停產。
據對21家擁有預分解窯產能熟料生產企業的統計,1-7月共產熟料1971.61萬噸,約占當期廣東全省熟料總產量的42%,比上年同期增長6.92%,主要貢獻區域還是三個基地,由此可見廣東省水泥工業發展“十五”規劃的三個基地建設,成效顯著。同時也說明廣東省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新進展。
據對415家水泥企業1-7月份經營情況統計,共完成工業總產值185.76億元,比上年151.37億元長幅22.7%,銷售產值完成171.82億元,同比增長17.29%,此兩增長率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增長率的24.81%和24.59%,說明廣東的水泥價格增長大大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水泥企業的效益遠不及其它省份。雖然原燃材料等生產成本增加,但水泥價格并未上去,眾多的中小水泥企業還在微利甚至虧本經營。統計所知:1-7月份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2.5%與上年96.78%差距較大,也低于全國97.23%平均水平。水泥產品出口交貨值較大幅度下降,1-7月共出口8533萬元人民幣,而上年同期是11992萬元人民幣,下降了40.53%。
三、市場概況
水泥行業是靠投資拉動的傳統行業,水泥行情與區域市場的同定投資和房地產業的狀況有較高的一致性。面對當今全球經濟下滑和國內出現“內外需緊縮雙碰頭”的形勢,廣東的水泥市場也受到了史無前例的沖擊。新的進來,舊的未退,供求矛盾惡化,導致慘烈嚴酷的市場角逐,最終結果是價格一路走低,企業經營難度增大,行業效益急劇下滑。另者,廣東煤電、油、運、人員工資均只漲不跌,尤其是煤價已翻番,導致水泥生產成本大幅上揚,無形中給企業生產經營增添了極大的難度。去年四季度以來,廣東水泥市場價格有所同升,普遍上升30-50元/噸,但因區域性較強,除粵東、粵西一些相對封閉的市場稍好外,其他區域岡價格升速不平衡及其他岡素造成好景不長,價格很快下跌,很多企業已跌至成本價,有些已虧本經營。尤其是今年5月份以來,隨著宏觀經濟和房地產行業的急劇逆轉,廣東水泥市場步入低谷,全省企業開工率不到60%,部分企業甚至只有30-40%,個別轉窯企業停窯檢修,有些立窯停產。據了解,原水泥下游產品的管樁行業產量減少60%以上,混凝土攪拌站產能發揮也是存40%左右,并且這種趨勢還在延續。我們預計,隨著我國宏觀經濟調整效果顯現,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大幅反彈的可能性不大,尤其房地產行業景氣下行,下半年市場需求依然,生產成本仍在高位運行,行業仍不具備足夠議價能力,行業經營難度進一步增大。各水泥企業應以積極態度面對嚴峻局勢挑戰,眾志成城,邁過“艱苦歲月”。同時,機遇與挑戰并存,這將加快落后產能的淘汰進程,也給管理先進、有規模、有實力的企業帶來難得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