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這些新建項目早在2007年就開始規劃,至今項目審批早已完成,且大部分已啟動,甚至部分將在今年內實現投產。華新水泥計劃到2010年末要實現產能8000萬噸。
中西部的加法
“華新水泥擴張采取的是‘填空’策略,不選擇到生產密集的地方‘扎堆’,而是將戰略目標落在生產技術落后、產能不足的區域。”華新水泥總裁李葉青對《華夏時報》記者說。
公告顯示,11條生產線總投資約51.7億元,而40億的融資資金中將有39.57億元用于此些項目。截至2008年底,華新水泥已有水泥熟料生產線17條,包括湖北省12條,江蘇省2條,河南信陽、云南昭通、西藏各1條,熟料生產能力為2040萬噸,水泥生產能力為3850萬噸。
據悉,由于受銷售半徑的影響,“投資建廠”是水泥企業搶占市場份額的一貫方式,因為新線的投資成本比收購一條生產線要劃算得多。
“除湖北本土地區外,華新水泥目前投資的主要市場在西部和南部地區,借助企業自有資金和大股東Holcim的注資,新線項目早已開工。”華新水泥戰略發展部經理張治平介紹,渠縣、涪陵、株洲、郴州、秭歸5條線正在加緊建設,并計劃今年從二季度開始陸續投產,萬源、道縣、東川3個項目目前也已啟動。按計劃,華新水泥2009年新線將增產1300萬噸左右,到2010年末要實現產能8000萬噸。
“為實現計劃的產能目標,華新水泥正快馬加鞭。”張治平透露,公司新建項目并非只有除近期披露的11條新線,其他項目正同時積極推進。另外,也在考慮將“并購重組”納入未來主要擴張戰略。
“十”字戰略的減法
與海螺水泥、冀東水泥等其他龍頭企業比較,華新水泥的擴張顯得步履蹣跚。據悉,2004年,企業提出“十”字形的發展戰略,即在地域分布上形成以武漢為中心,沿長江為橫軸向西南和東南擴張,以京廣鐵路為縱軸南北擴張。
但如今,除河南信陽建有一條生產線外,東部地區和北部地區幾乎沒有動靜;西部地區的點實際上很分散;南部的湖南地區卻早已被海螺水泥占據,即使華新水泥進入,也很難獲得擴張機會。
張治平坦言,為避免重復建設引起惡性競爭,大多企業更看好對新區域的爭占,同時還提出了“填空”的投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