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億噸水泥賣給誰?
??? 水泥生產線還在建設,價格戰卻已開打。蜂擁進入四川的水泥業投資者們,突然發現自己深陷進退兩難的泥沼之中。
??? 在地震重災區北川縣,總投資6億元的第一家災后重建水泥企業——中聯水泥廠近日即將投產;在緊鄰重慶和貴州的長江港口城市瀘州,總投資7億元的賽德水泥廠剛剛破土動工,它的主要出資方之一是摩根大通。
??? 與此同時,四川省內水泥價格從“5·12大地震”后最高的每噸550元,降至目前每噸420元左右,海螺水泥[41.53 2.22%](600585.SH)、拉法基、亞東等大企業正爭相加入最早是由中小企業發起的降價戰。
??? 價格狙擊戰
??? 曾經的廢墟上,災后重建正如火如荼。“5·12大地震”一周年之際,在四川各個重災區隨時隨地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每一家水泥廠門前,都排滿了前來拉貨的大卡車。
??? 但表面上的緊俏背后,降價暗戰今年3月份就已展開。
??? 據重災區之一都江堰市的水泥經銷商介紹,當地生產的散裝水泥價格每噸520元~540元左右,而外地產水泥售價每噸為510元~520元。3月份,本地的峨勝水泥率先降價,拉法基、亞東等大廠紛紛跟進,到4月底,峨勝水泥每噸出廠價由490元降至440元,5月上旬,亞東水泥每噸出廠價由460元變為410元。
??? 西南民族大學水泥營銷專家劉德昌副教授承認,他也沒有想到水泥價格戰會打得這么早、這么猛。他認為,由于災后重建需求巨大,導致水泥價格攀升,外地水泥紛紛涌入四川和甘陜災區,即使加上運費,利潤空間依然很大。
??? 據估計, 4月份僅安徽海螺水泥在四川和重慶兩地的總銷售量就達到40余萬噸,而重慶產水泥過去一年在四川市場的銷售總量接近1000萬噸。這成為四川本地水泥企業最大的威脅,只有選擇降價,才能讓外地水泥面臨更大的成本壓力。
??? 以4月份數據為例:四川省內水泥銷售價格約為每噸520元,而經濟遠為發達的長三角地區,水泥僅售每噸280元,相差將近一半。劉德昌認為,只要每噸有10元的差價,外地水泥尤其是重慶水泥就會涌入四川,隨著技改和余熱發電技術的應用,水泥生產成本降低,傳統的銷售半徑將大幅突破,由大企業主導的水泥價格血拼不可避免。
??? 有四川本地水泥企業負責人表示,入川水泥價格每噸還要下降50元才會到達利潤底線,今年下半年起,震后開建的水泥生產線產能將逐步釋放,水泥繼續降價的趨勢難以逆轉。
??? 四川利森水泥戰略投資部主任鐘明認為,近期災區農村住房建設基本告一段落,而城鎮安置房建設尚未全面展開,水泥需求暫時出現空當,也是促使水泥降價的原因之一。
??? “跑馬圈地”現危象
??? 巧合的是,去年“5·12大地震”當天,海螺水泥發布公告稱,將在四川、湖南、湖北、廣東、重慶、貴州六省投資15條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今年5月18日,四川廣元海螺日產5000噸水泥熟料生產線正式進入設備安裝階段。
??? 中國水泥協會去年發布的《四川災后重建水泥產業調研報告》披露,四川三年內每年有1億噸左右的水泥需求,其中2008年~2009年每年將出現4000萬噸左右的供應缺口。
??? 四川省經濟信息中心經濟監測處則預測,本省水泥需求為2008年9640萬噸,2009年11520萬噸,2010年10680萬噸,三年合計需求為3.18億噸,而地震直接受損區的水泥需求為1.32億噸。
??? 巨大的市場需求造成的可觀缺口,讓各路水泥企業和投資者心跳加快。據公開資料顯示,去年5月29日,即震后僅半個月,中國建材[16.90 4.71%]集團宣布在重災區彭州投資建設一家年產量達400萬噸的水泥廠。隨后,美林集團斥資5000萬美元興建震中附近的紫坪水泥廠,年產量300萬噸。利森水泥也在另一個重災區什邡市興建生產線,年產量為400萬噸,預計投資達12億元。
??? 據統計,2008年3月份以前,四川在建和擬建水泥生產線83條,合計9970萬噸,地震后又增加了33條,產能達6000萬噸,新增總產能高達1.6億噸。加上已有的6000萬噸產能,預計到2011年,四川水泥產能將高達2.2億噸。
??? 剛剛結束西部調研的中國水泥協會秘書孔祥忠警告說,按照測算,四川新建水泥項目合理產能應控制在5000萬噸左右,資本沖動以及地方政府放寬審批導致的產能過快擴張,將引起四川乃至中西部水泥市場失衡危機。
??? 爆發于2003年前后的“浙江現象”,便是市場失衡的典型案例。2001年到2004年的三年間,浙江省新型干法水泥產量年增長率高達155%,隨后出現的是全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大部分企業利潤急劇降低甚至發生虧損。
??? “雖然有些已批復的生產線不會馬上開工建設,現有生產線也會根據市場變化調整產能,但今年下半年起震后新建的生產線實際產能依然驚人。”孔祥忠說。
??? 同樣受地震影響的甘肅省,2008年已開工建設水泥生產線10條,其中日產5000噸1條(平涼海螺),日產4000噸1條,日產3000噸3條,日產2500噸5條,日產2000噸1條。中國建材集團還與該省5個市、州共簽訂建設6條水泥生產線的意向性協議。
??? 但中央要求災區“三年重建兩年完成”,讓水泥需求在兩年內集中釋放,讓大舉投建水泥生產線的企業措手不及,以至于出現這邊還在建生產線,那邊價格戰已經開打的罕見局面。災后重建,讓水泥產業成為最大受益者,卻也埋下了投資失控的隱患。
??? 或進或退 各有盤算
??? 雖然不少水泥企業不愿錯過災后重建的商機,但選擇離重災區較遠的川、渝、黔三省交界的瀘州市敘永縣投資7億元人民幣,興建一條日產4600噸、年產200萬噸新干法水泥生產線的賽德,顯然另有打算。
??? 利森水泥的鐘明認為,賽德無疑希望在這個三角地帶形成壟斷,他們更看中的是周邊市場的長遠需求。
??? 他說,震后四川省對傳統立窯水泥生產線的淘汰推遲了三年,但畢竟現有新干法水泥生產線在全省只占三成產能,依然還有投資機會。一旦三年后四川4000萬噸立窯生產線被淘汰,新干法生產線將填補空缺,加上西部地區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尤其房地產市場如果出現回暖,有可能消化近期投建的新干法生產線產能。
??? 不過也有來自香港等地的外來投資商,去年地震發生前本已確定在四川上馬水泥生產線,震后即取消了投資計劃。或許這會讓蜂擁而上的投資者冷靜下來,評估一下他們的投資是否足夠理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