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億噸的產能,14億噸的需求量,在整體產能嚴重過剩的格局下,中國水泥行業除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等措施外,向商品混凝土及其他下游產業鏈延伸,或許將是另外一種可行的舉措。
??? 2009年6月7日,在北京舉行的第三屆中國水泥投資高峰論壇上,與會的國家發改委官員及中國建材聯合會等行業協會人士做出了上述表示。
??? 中國建材聯合會副會長徐永模在論壇發言中稱,受益于國家4萬億投資拉動內需的舉措,水泥這個與基礎設施建設關聯度幾乎達到100%的行業,在今年前四個月中,產量增長超過12%。不過,與此同時,新的生產線建設熱情仍居高不下,由此加劇了部分區域市場的產能嚴重過剩。
??? 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劉明處長認為,針對這些情況,水泥行業在提高產業集中度、避免過度競爭的同時,應向上下游產業鏈延伸,生產商品混凝土及預制品等產品。
??? 劉明表示,跨國水泥巨頭,如法國的拉法基(Lafarge)、德國的海德堡(Heidelberg)、意大利水泥(Italcementi)等,不只生產水泥,也有自己的骨料廠和商品混凝土及預制品工廠,“實踐證明,這是成功的做法”。
??? 他亦表示,在水泥產業政策上,國家也鼓勵企業大力發展商品混凝土,支持水泥企業延長產業鏈,發展終端產品,逐步實現水泥制品部件化。
??? 混凝土是目前土木工程中用途最廣、用量最大的一種建筑材料,以水泥、砂石等為主要原材料。近幾年來,基于環保、質量保證等因素,在土木建筑工程里,越來越多地使用企業化的混凝土攪拌站生產、混凝土攪拌車運輸的“商品混凝土”,而逐漸拋棄以往建筑方現場攪拌的混凝土。
??? 不過,徐永模也稱,盡管水泥企業向商品混凝土延伸,有掌握上游資源,熟悉客戶、了解信息、資本雄厚等眾多優勢,但同樣容易出現產能過剩,形成賣方市場,出現惡性競爭的情況。
??? 他同時認為,商品混凝土生產受氣候影響,具有季節性,又受工程施工影響,具有非連續性,因此布局時單線規模不宜過大,技術門檻看似不高卻很關鍵,容易出現質量問題,“一出問題,就賠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