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王燕謀老局長、尊敬的劉明處長、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大家好,今天我是作為雙重身份來跟大家匯報、交流。今天是水泥行業會議,其中水泥企業進入混凝土產業發展也是今天會議的一個主題。我現在是建材聯合會副會長,同時還兼任著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的會長,這兩個身份都與水泥行業相關,因此,我并不是站在業外來看待這個問題。我想談下自己多年來一直在思考的、關于水泥業如何從另一個角度來考慮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對當前形勢發展的研判
國家4萬億投資拉動內需,直接促進了水泥產業的發展,逆勢而上形成了生產與建設的高潮。但是,當前我們水泥企業在發展當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水泥行業目前在復蘇,盡管去年第四季度水泥產量增速在下降,但從1-4月份的統計數據來看,水泥產量增長已超過12%,過去曾認為不可能實現兩位數增長的情況今年出現了,但兩位數的增長空間盡量能保持多長時間?我們還需拭目以待。
水泥行業從過去到現在,新線建設的熱情仍然居高不下,比較盲目,這的確是個令人擔憂的問題。盡管在這樣一個比較好的形勢下,股市對水泥行業的看法和判斷也都比較樂觀,但喜中的確有憂。我擔心的不僅僅是水泥行業這樣一種發展勢頭、這樣一種局面能否持續的問題,再遠一點,再宏觀一點地說,還有現在國家4萬億投資的拉動效益能否持續的問題,這是當初所有人都在擔心的問題。因此,我們有必要在這樣一個發展的熱潮當中,進行一些冷靜的思考。
水泥行業發展需要居安思危
國家4萬億投資政策能帶動些什么?政府在國家政策還沒有達到預期效益或者說還不太樂觀時又再釋放一些新的政策,盡管這對拉動水泥市場來說是一大利好,但就當前的形勢來看,水泥在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油水在下降,且目前在國內,部分區域水泥市場已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而這也是目前國家比較擔心的問題之一。因此,我認為,水泥行業即使沒有近慮也有遠憂!即使是我們現在很多做得很好的企業,也應未雨綢繆、居安思危地去思考一些問題。
早在水泥發展高峰期前期,水泥發展很好很熱時就已經出現了產能過剩這個現象了。盡管今天我們依然需要淘汰落后,但實質上,目前水泥行業內的競爭正在從一邊倒的“淘汰落后”運動逐步向新型干法水泥企業之間“淘汰弱小”的生存競爭轉變。因此,在水泥市場發展前景良好的情況下,盡管國家目前已采取了部分強制措施,但淘汰落后實施起來依然比較困難。
此外,華新、冀東、海螺等國內大型水泥企業盡管近幾年在新型干法方面的開發技術能力非常強,但都是共享了研究設計院所提供的新型干法技術,而生產的都是統一按照國家標準規定的產品。在這樣一種產業特征下,水泥市場最后勢必會面臨一個產品同質化的現象,且市場需求或將可能急轉直下!因此,行業必須保持一個比較合理的價格和利潤水平。
水泥行業的發展實際上是一個比較廣義的資源競爭,而新型干法的發展需要國家的行政支援和政策的鼓勵,同時還有其他很多的資源競爭,如礦山資源的競爭、市場資源競爭及其它許多輔助性的、受到國家產業政策支持的、被列入綜合利用目錄的資源競爭等。
市場競爭除了像跑馬圈地式占據一些戰略性資源外,還有一種競爭模式,那就是進入到下游產業,直接鏈向客戶市場。水泥實際上是一個中間產品,不能直接鏈向我們的終端客戶,然而從現在國家的這些產業政策來看,水泥產品更多的還是面向預拌混凝土和工程建設項目。像Cemex、Lafarge、Heidelberg、CRH、Italcementi等跨國水泥集團公司,幾乎都有混凝土產業,也發展礦山、集料等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