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美女免费观看_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_91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亚洲电影激情视频网站

2011-09-08 19:05:10 來源:水泥人網

張劍星:打造水泥行業“浙江樣本”

水泥人網】思路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只有符合規律的創新,才能使企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張劍星

本期嘉賓:

張劍星

1960年生,高級經濟師。現任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常務執行副總裁;浙江虎山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當選浙江省九屆、十屆人大代表,中共浙江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代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曾獲全國建材行業勞動模范、中國建材行業優秀企業家、中國創業優秀企業家等榮譽稱號。為中國首批高級職業經理人。

商跡

他是一個渾身上下洋溢著激情的人,說話句句鏗鏘有力。

同樣讓他有激情的是水泥行業。從上世紀80年代的水泥國企員工,到民營企業老總,再到如今央企的執掌人,張劍星30年的職業生涯充滿了傳奇色彩。

1996年起,張劍星開始擔任江山水泥股份公司一把手,他大膽實施科技進步戰略,在浙江省內率先成功開發實施“濕改干”節能改造和水泥余熱發電技術,成為引導和推廣全國同類企業“濕改干”的示范線。

2001年9月,浙江虎山水泥集團改制成功,身為集團董事長的張劍星馬不停蹄地帶領企業上了三條日產2500噸熟料新型干法生產線,以及一條日產5000噸熟料新型干法生產線。期間他還與科研院所合作,在行業內率先采用國產化水泥立磨工藝技術。

在張劍星的帶領下,通過短短幾年的發展,虎山集團已成為年產600萬噸水泥、運作資產近20億元的大型建材企業集團,位列國家60家重點扶持大型水泥企業第21位,成為中國建材行業百強企業。

2007年,執掌“虎山”十年的張劍星率先帶領企業加盟央企中國建材集團,并作為發起人與中國建材創立南方水泥公司。這家從零起步的嶄新公司,由中國建材與虎山集團、“浙江水泥”、尖峰集團等六家企業聯合組建。

現在的張劍星比從前更忙了,除了繼續執掌“虎山”外,他還擔任起“南方水泥”的執行董事。逐步將工作重心轉移到位于杭城的南方水泥總部。

在今年的“兩會”期間,張劍星作為國內建材行業的代表走進了人民大會堂。他也成為全國建材行業結構調整、聯合重組的最佳發言人。

對話

“虎山”變形

記者:“虎山”從一開始的國企改制而來,而如今卻回歸到央企背景下的一家子公司。“虎山”的這一迂回發展之路究竟意味著什么?

張劍星:“虎山”變形是整個浙江水泥行業變革發展的縮影。

上世紀90年代,處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時期,浙江的水泥產業還停留在“小、散、土、臟”的層次上,當時水泥生產總量的90%是機立窯水泥,企業自身規模很小。那時“虎山”的前身江山水泥股份公司市場化程度還不高,思想觀念也比較落后,于是公司一百多個股東全部轉股,2001年“虎山”改制成功。

從2001年起到2004年,水泥行業良好的景氣與利潤空間吸引包括民間資本在內的大量資本進入。浙江從一個起步很晚、只有少數大中型水泥企業的沿海省份,一躍成為全國水泥先進技術的代表。然而2004年以后,浙江水泥業開始進入高速發展的無序競爭期。過度投資建設新水泥生產線,猶如脫韁的野馬,使產能大大過剩,行業利潤出現“跳水”,到2006年,浙江水泥價格從三年前的500元/噸跌到170元/噸至180元/噸。一噸水泥,在歐洲有10歐元利潤,在美國有8美元利潤,在中國平均只有10元-20元利潤,浙江的水泥業更是出現全行業虧損。

那時候浙江有大大小小的水泥企業300多家,陷入了惡性循環,無序競爭,產能過剩。當時企業賣一噸水泥還要虧10多元,結果大家都活不下去。所以“虎山”走出了一條新路子,那就是行業內的聯合重組。

在惡性競爭的市場環境下,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通過聯合重組的成長方式,掌握區域市場的話語權,并以先進技術淘汰落后產能,這是“虎山”加盟央企中國建材背后的商業邏輯,也因此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的“虎山之路”。

記者:有人說,浙商“低小散”的這種模式是目前浙商模式碰到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所以浙商要再造優勢,您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

張劍星:傳統產業必須走整合的道路,走向聯合,實現轉型升級。就拿浙江水泥產業來說,不能再走“低、小、散”的老路,出路只有規模化、大型化。

我是學經濟的,我始終認為一個經濟體發展的必然趨勢就是做大,做強,做優。縱觀世界上所有優秀企業所發展的必然軌跡就是聯合,重組,并購。一個企業最多就是一個單元的優勢,你一輩子努力也就奮斗個1000萬噸或者2000萬噸產能,無論做多大也只能是做到一個區域的龍頭,依然會面臨來自同行的巨大競爭壓力,也面臨國家政策頻繁變動的政策壓力——鋼鐵水泥業,國家政策每隔幾年就是一個調整。在對抗外界的產品技術競爭以及資本競爭方面,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還遠遠不夠。

所以要創造結構優勢,因為結構就是功能,結構就是實力,結構就是質量。我認為“虎山”加盟中國建材集團組建南方水泥,這一企業的聯合重組之舉就是一個產業結構的創新之舉。

重艦出航

記者:中國建材集團吸引“虎山”加盟旗下的“南方水泥”,之后又有多家水泥行業的大型企業加盟,短短幾個月時間里就完成了多家大型水泥行業的聯合重組,究其原因是什么?

張劍星:大家在這里都找到了一個共贏的切入點,找到了一個共贏的目標。

由于水泥行業區域性強的特點,在競爭中,如果不進行聯合重組,所在區域的水泥企業都可能虧損。而聯合重組就可以通過市場協同進行統一采購和統一銷售,提高了定價權和資源配置效率,同時還留給創業者一定的股份。

全球水泥的合理價格一般按照鋼鐵水泥比價來計算,目前全球的這一比價是3:1,而中國水泥市場的比價是10:1,也就是說從中長期看,水泥的價格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中國建材集團的目標是在未來三年使水泥產能達到3億噸,這就意味著其在全國水泥市場將會擁有更大的話語權。所以在“虎山”之后,江西“萬年青水泥”、“湖南韶峰

水泥”等地方龍頭水泥公司也先后與中國建材集團合作。2007年9月,中國建材集團就正式宣布,市場區域涵蓋浙江、上海、江蘇、湖南、江西的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成立。

重組融入中國建材集團之后,“浙江水泥”得到了中國建材給予的資金和政策支持,原來停建、緩建的項目全面復工,并且僅用15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2條5000噸熟料,3條100萬噸水泥粉磨站,以及5條余熱發電線的建設,這在原來的浙江民營企業來說是不可想象的。“南方水泥”的重組,無疑是掀起了國內水泥界的一場風暴,它打破了水泥業多年的沉寂,加速了國內水泥工業的結構調整和健康市場格局的建立。

記者:有人認為“南方水泥”的成功意味著“國進民退”時代的到來,您是如何看待這一說法的?

張劍星:講到“南方水泥”,很多人覺得是有中國建材集團這個央企的后臺。但是,水泥行業是一個充分競爭行業,是否有一個實力足夠的主體去參與市場的競爭,這才是制勝的關鍵,這個主體可以是央企,也可以是民企。

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大的產業集團,是一種時勢,作為民營企業要抓住這一輪轉型升級的機遇。

記者:“南方水泥”公司有上市計劃嗎?這會對“虎山”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張劍星:公司計劃在未來1至2年內實現上市,公司組建的時候,就有計劃,3年后希望能夠上市。上市以后,“虎山”作為旗下的子公司,也將“如虎添翼”。

為了對南方區域市場的水泥進行整合,2007年9月,南方水泥在上海掛牌成立,緊接著通過對浙江、江西、湖南、上海“三省一市”的大手筆并購重組。截至去年底,南方水泥已經發展到1.2億噸的產能,成為第二個躋身“億噸水泥俱樂部”的單體企業,旗下共140多家企業。

隨著規模的壯大,“南方水泥”的投資方式也發生了變化。起初,“南方水泥”是通過聯合重組,也稱并購方式組建起來的。現在是并購和新建兩種方式并舉。公司目前正在江西、湖南、廣西等地方尋找收購對象,遠期目標是將產能做到3億噸左右。

行業創新

記者:國家給出4萬億用于基礎設施建設,浙江省水泥產能原本存在過剩,4萬億的投入會不會造成新的建材產能過剩,特別是水泥?

張劍星:不會。首先過去浙江產能過剩的是低標號的水泥,這部分水泥將被淘汰。另外,得益于城市化進程、基礎建設投資拉動和居民消費的大力提升,與房地產及建筑產業密切相關的砂石骨料、水泥、混凝土等基礎性建筑材料的需求也在大幅增長。

更有行業的利好消息是在此次“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1年將建設1000萬套保障住宅房。當時我就算了一下,假設我用最低的1000萬套的標準來算,如果每套用3噸水泥,加起來就是3000萬噸水泥。1000萬套保障房的剛性需求上來。另外還有其他的新農村建設、國家重點工程建設、一系列高鐵高速的建設,這些都需要水泥。

2010年,我國水泥產量雖創歷史新高,但中國水泥協會表示,水泥市場今年仍“有戲”,全年需求量可能接近21億噸。

記者:前不久,您作為國內建材行業的代表參加了全國“兩會”,您在此次“兩會”上,是否有提出一些和行業節能減排有關的議案或者建議?

張劍星:是的。作為建材行業的代表,我在“兩會”上提出了一個是加強對城市污泥和城市垃圾處理的支持力度。現在的城市污泥、城市垃圾在這方面的任何處理方式都沒有水泥工業系統處理得這么好,不管用填埋方式、燃燒方式還是分解方式都沒有我們水泥處理得好,因為其他方式都要有二次污染。

第二個是農村新型房屋的建設,就是讓我們農村新建的房屋結構通過工廠化的方式來生產,然后進行拼裝,這就可以減少很多的污染,減少更多的浪費,為節能減排做更大的貢獻。

第三是建材商品混凝土這塊從源頭上提高進入門檻,提高質量,包括沙石質量,這些都是我們水泥的延伸產品,如果我們能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使它瘦身那對國家節能減排將是最好的一個措施。

另外,我們在“兩會”上還結合國家“十二五”規劃就率先提出一個水泥的優化升級、減量發展思路。通過“減量”發展后,在總量滿足國家GDP發展的前提下,同時又能滿足提高生活質量的前提下把總量適當下降,真正做到節能減排。

記者:您能談談您在“十二五”期間對水泥行業的大致發展計劃嗎?能為我們展望一下整個中國水泥行業在“十二五”期間的藍圖嗎?

張劍星:做優、做強、做大。這也是我們“虎山”一開始進入“南方水泥”的目的。具體就水泥行業來說,在水泥總量上面,在特定的時間里我們可以進行減量發展,但同時我們又要做大,我們可將現存的一部分低端水泥企業進行重組,重組后上更先進的生產線,大幅度提高生產質量和資源能源的利用水平。

其次,我們最主要的還是要圍繞國家的戰略目標,也就是要使我們的水泥企業真正成為環境友好型企業,這才是整個水泥工業今后的發展方向。

記者:您能談談衢州水泥行業的發展前景嗎?

張劍星:衢州處在工業快速發展的新時期,順應了衢州水泥行業“天時、地利、人和”的發展要求,另外衢州還有良好的水泥材料資源以及完整的運輸設施,這些都是衢州水泥行業發展的基礎保證,隨著水泥高新基礎改造,以及信息化設備的更新,相信衢州的水泥行業將有越來越好的發展前景。

歡迎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cementren;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投稿請聯系:offce@cementren.com,QQ:1229919202業務咨詢:1891146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