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新年伊始,溫家寶總理召開了三場企業負責人座談會,了解企業的實際困難。溫家寶強調,穩中求進的穩不是不動,而是要穩定增長。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穩增長”放在今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位置。今年實現經濟穩定增長是完全有保障的。本報將深入調研,從穩增長的視角出發,在基礎投資、擴大內需、新興產業幾個方面,梳理出今年對經濟增長有支撐作用的重點行業,陸續推出“穩增長下重點行業系列報道”,為投資者了解今年經濟運行提供前瞻性的第一手報道。
如果說2011年是“十二五”期間3600萬套保障房建設任務的開工年,到了2012年,陸續進入建設階段的保障房市場將逐漸顯現其對產業鏈上下游的拉動作用。在保增長形勢下,中國對保障房的建設目標將更加堅定不移。有機構預測,2012年保障房投資規模有望增加到1.1萬億元,大致對應16%左右的房地產投資增速。鋼鐵、水泥、化工、家電等領域,如果說在2011年失落于“保障房行情”,那么2012年,或許可以期待。
經濟困局中的保障房重任
歲末年初,幾乎所有的經濟研究者都在展望與預測著中國的2012年。與往年紛繁多樣的視角、截然相反的觀點不同,今年市場一致認為:外需萎縮與房地產市場調整是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挑戰。當外需出口非自身調整所能掌控之時,更多決策建議指向了房地產,更多變化也可能發生在房地產。而今年房地產市場的重中之重,仍要看保障房。
“2011年,其實不能說是保障房有序發展的一年。為了應對商品房投資下行,中央號召各地加大保障房投資力度,很多投資是應急之需,也不可避免地出現‘剪彩開工’的情況。但是從方向上,我們必須認清,在鞏固宏觀調控成果的大原則下,商品房市場投資增速將進一步放緩,保障房仍是此輪結構性調整的投資重點。隨著這一制度的逐步完善和推進,保障房行情會逐漸顯現出來。”上海一家大型國有房地產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
預測今年的保障房行情,一定要從2011年的商品房形勢說起。
一般來說,元旦與春節之間,是房地產企業年會集中召開的時候,與往年歡天喜地的派紅包不同,今年,極度看空的情緒彌漫在幾乎每個房地產企業的年會上,“嚴峻的挑戰”成為企業老總新年寄語的常用詞。
“受融資成本提高和銷售受阻的影響,很多房地產企業的年化收益率已經由原來的15%左右降至6%—8%。加上現在企業動輒10%以上的年息借貸成本,很多房地產項目哪怕不降價,只要1至2年內賣不動房子,持有成本就有可能拖垮項目。大型房企資金騰挪的空間可能更大些,小企業或項目公司則壓力非常大。而房地產企業的虧損直接導致銀行貸款逾期,工程款、采購款拖欠,甚至大裁員。”一位房企負責人告訴記者。而在上證報對近50家上市公司的調研中,鋼鐵、水泥、化工、家電等高度倚重房地產的上下游產業出現銷售難,于是降價、減產、裁員等情況隨之而來,企業對2012年經營前景的悲觀程度遠超過其他行業。
從數據上看,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1月份70個主要城市房價數據,11月已有65個城市環比止漲,其中價格下降的城市增加到49個。全國大范圍的房價止漲甚至下降的格局已然形成。
銷售是房地產鏈條的最后一環,這一環出現問題,之前所有環節都會受到影響。首當其沖的問題是開發商沒錢支持在建工程,緩開工或停工情況頻現。恒大、雅居樂等多個大型房地產企業宣布放緩開工節奏,以保證現金流。而這一做法的直接后果是鋼鐵、水泥、化工產業的銷售不暢。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11月份,房地產投資增速下滑至29.9%,年內首次回落至30%以內。有分析人士稱,這種下滑趨勢已經可比2008年金融危機之時。根據上證報了解,更有權威專家在內部會議上稱,房地產市場調整和出口不利將導致中國2012年GDP增幅降至7%左右,地方財政收入甚至可能出現負增長。于是,房價崩盤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并導致中國經濟“硬著陸”的說法在市場流傳開來。
那么,今天的房地產市場,在堅持房地產宏觀調控不動搖的大前提下,究竟該如何解決“去泡沫”與“保增長”的矛盾?應對之策中,保障房又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呢?
獨立研究機構莫尼塔公司預測,2012年,房地產業可能以兩種路徑解決上述問題,一是政策微調,二是進一步加強保障房建設。“我們認為,中國政府將通過加大保障房投資以支撐地產投資增速。”
在融資渠道和方式不發生明顯改變的情況下,莫尼塔機構預測,2012年保障房投資規模大概在9千億左右。但如果中央加強保障房的投資力度,增加融資渠道和方式,保障房投資規模增加到1.1萬億,則大致對應16%左右的地產投資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