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中國水泥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孔祥忠30日表示,走過“量價齊升”的2011年,2012年的中國水泥業面對整體產能過剩需要“組合拳”來解決,其中之一是必須嚴控新線開工。
孔祥忠分析指出,雖然未來的水泥市場需求仍有增長,但行業面臨著全局性的產能過剩,這需要“組合拳”來解決,即從標準、政策、投資引導等方面下手,尤其是大企業需轉變發展方式。
“2009年國發"38號文"后,對當時無節制的水泥投資的確起到了抑制作用,但地方政府和部分企業把它當作了核準水泥項目的"最后晚餐",突擊核準的項目和后續地方政府批準的項目到2012年也做不完。”
孔祥忠直言,2009年、2010年、2011年,每年水泥產業都以2億噸的新增產能投放市場,產能集中釋放對市場影響巨大。
“行業健康發展遇到的第一個挑戰是產能過剩,應對這個挑戰的唯一辦法就是嚴控新線開工,引導資金向水泥生產的上下游產業鏈拓展,向兼并重組擴大企業規模投資。”孔祥忠說。
據介紹,“十一五”期間水泥行業出現一批靠兼并重組做大規模的企業,如中國建材、中國中材、華潤水泥、冀東水泥(000401,股吧)、山水集團、海螺水泥(600585,股吧)等,市場份額迅速向前10強企業集中,行業利潤也集中在前10強。
此外,孔祥忠表示,投資水泥行業的產業鏈延伸、兼并重組、節能減排將是今后長期任務,其中節能環保是推動水泥產業進步的動力。
他表示,水泥行業與其他制造業不同,在消耗和排放的同時,水泥行業也消納了大量的工業廢渣,改善了環境污染;利用水泥窯可以協調處置城市垃圾、污泥、危廢,也是城鎮化發展、基礎建設中開展循環經濟的重要鏈環。這令水泥企業在節能環保中有了投資新亮點、新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