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回顧近年來水泥企業現代化程度的進展,不論行業內外,盡管企業之間的差距不小,但總體評價會認為,要比上個世紀末期有很大進步,這要歸功于新型干法生產突飛猛進地發展,取代了大量立窯及傳統回轉窯。行業內眾人為此而沾沾自喜。但是,如果細究水泥行業自動化發展的水平,那就很不樂觀了,它已經成為水泥行業進一步提高現代化水平的障礙。
一、為什么國內水泥行業自動化水平發展不快
盡管有些企業,特別是大集團對信息管理,自動化程度較為重視,并取得一定進步,不斷按照國家工信部新的要求或指導意見認真貫徹。但我國水泥行業信息化的進展還較快,但自動化的總體水平不高,迫切性不夠。已經成為影響進一步提高運轉水平的‘瓶頸’之一。
以前總強調自動化對水泥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但并沒有引起反響?,F在進而一想,這并不能全怪水泥企業的管理者的認識水平不高,沒有認識到自動化的重要性。更應該值得反醒的是,更多領導者沒有注意到在水泥行業中開展自動化所必須具備的先決條件,正是因為沒有認識到這些先決條件,并逐項加以創造,就急于開展自動化工作,不僅是寸步難行,即便進了寸步,也要前功盡棄。
二、自動化工作開展的兩個先決條件
水泥行業實現自動化有很多先決條件,比如,要有投資,要有技術,要有好裝備,要有人材等等。這里為什么只強調兩個主要的先決條件呢?不僅是因為它們確實是基礎,更因為它們已經被更多人所忽略。它們就是:
1、必須要有穩定的原燃料供應和控制能力
眾所周知,一條不穩定的生產線是根本不可能投入自動化運行。然而原燃料的不穩定如何能有穩定的生產狀態,現在,這種不穩定已經到了原來可以用PLC自動控制回路調節的參數,都已經無法投入,難道還能投入模糊邏輯控制嗎?
2、必須要有先進可靠的儀表采集信息
這本是無可爭議的前提,沒有準確信息,如何談得上自動控制。但是對于水泥行業,其中大宗原燃料的計量就是一直困擾生產穩定的因素之一。再加之,一些關鍵參數(如燒成溫度,物料流速,粒徑組成等)的在線檢測也很困難,需要更先進的儀表,盡管國外已有開發,但這部分投資也常成為節省的對象。
為什么說它們是先決條件?如何能使生產線正常生產,操作員現在就是在應付原燃料不穩定的狀態,自動控制反而無能為力。自動化的前提條件是基本穩定的生產,然后才能將基本穩定推向更加穩定的水平,從而取得效益。
應該說,沒有這兩個條件,水泥生產可以進行,國內很多水泥企業不正是這樣在生產嗎!也許這就是人們容易將其遺忘的原因。但是,如果要高水平、低能耗的生產,能自動化地控制生產,則是萬萬不可能的。這也正是我國新型干法水泥企業運轉水平不高的癥結所在。
三、大多數企業兩大先決條件的現狀
這兩個條件,一個是在“向后退”,另一個是“跟不上”。即對原燃料的重視程度是“向后退”,對先進儀表的應用是“跟不上”。
從以下問題就可看出這方面的現狀,先對“向后退”的現狀提出如下問題:
現在有多少企業有自己的石灰石礦山?有多少礦山是自己開采?有多少是按照地質勘探圖制定開采計劃?有多少礦山是多點開采?有多少礦山設立檢驗站控制開采點?有多少企業對入廠石灰石質量進行控制?是按合格率,還是按標準偏差?進廠石灰石的標準偏差穩定在什么范圍?有多少企業擁有采礦工程師?廠內是否有均化堆場?是圓形還是長方形?均化堆場設備故障時是否繼續生產?是否有足夠的儲量?出磨及入窯成分的三率值合格率是多少?標準偏差是多少?生料立磨開停對生料成分的影響如何處理?先問這16個問題。其中有多少問題的答案是否認的?只要有一個問題是負面,就會影響入窯成分的穩定。更何況不少企業可能有一半以上問題都是否定的,甚至很多企業這些問題從未考慮。石灰石是如此,原煤的成分控制穩定同樣可以提出很多問題。
如果追究到基本建設,有多少企業在礦山有足夠的投資呢?基本建設階段因陋就簡地對原燃料處理,這方面投資倒退的幅度最大。為什么呢?以前審批項目的可研報告是設計院替政府把關的,現在只要業主給錢,就沒有不可行的項目報告;資金不足還要建廠,礦山投資是首當其沖的節約環節;有錢就可買石頭,是沒有辦法的托詞;地方保護當地利益,個人已經將礦山資源把持住。再對“跟不上”的現狀提出如下問題:
生產線上的檢測儀表配備齊全了嗎?其中究竟有多少儀表是準確的?計量儀表能穩定料量嗎?先進儀表配備了多少?有多少儀表是在線檢測與控制的?不準確的儀表能很快修復嗎?儀表有備用配件嗎?儀表有定期標定制度嗎?高溫氣體成分分析儀配置了嗎?企業有儀表工程師嗎?有人會維護氣體分析儀嗎?如何考核儀表維護人員的工作?暫時先提出這12個問題。
在不少企業可以隨意找到不準確的溫度、壓力等參數顯示不符的儀表,甚至有些位置的熱電偶因為損耗快而被取消,很多企業實際已經為取消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只是沒有正確分析其中的原因。某廠一次造成五級預熱器燒結性堵塞分析原因時,窯尾熱電偶缺失,更未配置廢氣分析,卻責怪操作員沒有水平;有些企業根本就不配備先進的檢測儀表,如窯尾高溫廢氣分析儀、在線γ射線分析儀等,使操作員的判斷失誤增多。
DCS系統雖然普遍使用,但它的實用價值遠非充分發揮,目前用的較多功能只是代替了人工操作設備的連鎖開停,以及操作參數的集中熒光屏顯示與調節,它的更大優勢本應是數據的累積與處理,而恰恰有的系統在交付使用時連參數趨勢圖都未做出,更不要說自動控制回路的設計與設置。
不愿意為自動化人員付出較高報酬,認為他們遠不及其它專業更為迫切和重要,而出人意料并非只有水泥企業需要,導致能力高者流失更快。更何況自動化工作的推進需要工藝、設備、電氣專業人員的配合,如果沒有相關領導協調,此項工作很難開展。
大慶人說得好,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我們現在上自動化沒有認識到需要的條件是什么,更不考慮要創造并滿足這些條件,這樣上的自動化十之八九無法取得效益和進展。
四、創造兩大先決條件并不難
如果說自動化專業的技術含量高,使不少人留足不前的話,在原燃料控制及儀表配置與維護這兩方面對大多水泥企業并不難,理應做好。更何況這不只是為進一步提高自動化水平,而是企業精細管理的必經之路,為企業降低成本、立足市場競爭的唯一手段。
供貨商應當清楚,對用戶有吸引力的產品是,使用該產品兩、叁年取得的效益不低于該產品的一次性投資。為此,一定要培植能獲得明顯效果的用戶,這種用戶并不能靠買賣中雙方的瞬時利益選擇。他們能基本控制進廠原燃料的質量穩定,他們也有分析與總結科學試驗的本領。供貨商不能只圖自身銷售的一時盈利,要為用戶建立使用樣板,不斷發現存在問題并予以解決。尤其是新面市的儀表及自動化產品,要有實際業績證明能為企業帶來實在效益。比如粉狀物料在線粒徑分析儀,對水泥產品的粒徑合理組成有指導操作的積極意義,供貨商應該選擇符合上述條件的用戶,與其共同試用,取得效益后的推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用戶在選購儀表與自動化產品時,不能只以價格高低取舍。就以DCS系統為例,首先應采用正版軟件,需要按網絡點計算投資,150點/組,一般項目共有近8000個點,即160組,ABB公司網絡正版軟件報價:5000元/組,軟件費用大約70萬元。一些供應商為了降低成本,采用基本免費、或甚為低價(幾萬元)的非正版軟件,這類軟件一是要定期(一般90天)重新安裝方能使用,無法累計歷史數據;二是無法支持DCS系統的深度開發。
其次,DCS系統所用的繼電器是影響使用壽命與效果的關鍵。如果是國際名牌,如德國PHOENIX(鳳凰牌)繼電器。與國產歐姆龍繼電器產品,價格相差五倍以上,產品初期使用均無大礙,不久后者便故障頻發。
再者,提供DCS系統構成的控制器不僅查數量,更要查控制器單元的型號,落后型號雖能滿足當前工藝控制要求(如PM802F),但由于其內存有限、速度問題無法滿足DCS系統今后的深度開發,但價格認低很多。
五、發展自動化的重要性
1、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的特點所必須
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的最大特點就是要求均質穩定的生產,而穩定就需要高的自動化程度,生產規模越大,穩定生產的受益程度越高,提高自動化程度的要求越迫切。以自動化檢測為例,用γ射線在線分析儀控制生料成分的配料,要比離線用人取樣檢測,然后再調整配料快得多、及時得多、準確得多,使生料均質的程度要高得多。
2、使生產線達到精細運轉水平所必須
選擇最佳工藝參數,保證設備安全運轉,降低產品能耗,無論從精細運轉的目標及手段的任何一個方面,都離不開儀表數據的準確,以及在此基礎上自動化水平的提高。
3、自動化決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
將自動化只理解為提高勞動生產率,在人工成本偏低時,會成為漠視自動化的借口。但是,自動化是實現很多無法靠人工完成的工作,它使系統穩定的程度是遠遠無法靠人工操作兌現的,所獲得的效益也不只是為減少幾個定員所能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