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泥36億生產線投產,華潤15億再建廠,海螺3條線明年投產,但專家稱未來將供大于求
? 在一片白色低矮的礦山之下,總投資36億元、年產900萬噸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剛剛竣工。而距此20公里處,便是貫穿兩廣的西江。近期圍繞西江的水泥基地布局,華潤水泥、海螺水泥(600585,股吧)和臺灣水泥(下稱臺泥)三大華南水泥巨頭爭得不可開交。
? 12月5日,臺泥在廣西貴港舉行竣工慶典;僅僅過了3天,華潤300多萬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也舉行了開工儀式;再過一段時間,海螺的新生產線也將投產。
? 廣西的水泥產能已遠遠超過需求量,多余的水泥產能一般輻射到廣東和東南亞,盡管這里作為水泥生產基地優勢明顯,但是一旦市場不景氣,這里受到的沖擊將最大。
? 臺泥華南布局四區聯動
? 臺泥作為臺灣最大的水泥公司,在福建、廣東接連布點以后,在“深耕華南”戰略的指導下,2006年正式宣布進入廣西,經過兩年時間的籌建,貴港四條生產線現在基本全部投產。
? 相對于華潤和海螺,臺泥是廣西水泥業的后來者,但是有后來者居上的投資沖動。
? “我們看中的就是廣西的石灰石資源、無煙煤資源以及較好的物流條件。”臺泥副總經理黃俊強說。
? 臺泥董事長辜成允表示,臺泥過去幾年在大陸的投資,都是點的布局,每個廠都是在自己的區域內進行銷售,無法跨區域銷售,現在則實現了面的布局。
? “2008年開始,我們在如何能有效調度熟料和水泥、全面發揮物流的作用上做了許多努力。”辜成允說。
? 目前,臺泥在廣東英德、廣西貴港、福州和臺灣進行了重點布局。從進入大陸開始到現在,在貴港的水泥生產線投產以后,臺泥基本實現了將四個區域連成一片,形成了聯動效應。
? 單從產能方面來看,臺泥在大陸市場的規劃已突破2400萬噸,加上臺灣和平、蘇澳、花蓮廠的1060萬噸產能,臺泥實現了三年前提出的深耕華南目標。
? 這并非臺泥的最終目標,辜成允表示,到2012年臺泥將在大陸實現5000萬噸產能,比目前翻一倍。
? 黃俊強強調,為了對物流條件進行完善,臺泥還將考慮開發自己的鐵路,并投資一些相應的碼頭。
? 海螺華潤不甘示弱
? 相對于臺泥,華潤一直視廣西為總部基地,海螺也不甘示弱。
? 在臺泥廣西貴港生產線宣布投產的三天后,華潤在廣西陸川的兩條4500t/d生產線一期工程,舉行了開工儀式。
? 自從1995年正式進入水泥行業以后,華潤就將廣西視為它的水泥大本營。
? 此后華潤在廣西深深扎根,但是華潤并沒有滿足于此,果斷進駐了廣東,這推進了距核心市場──珠三角的距離,并解決了西江上游運行不暢的問題,在肇慶市投資39億新建了年產1200萬噸水泥產能,配套建設6座9000千瓦純低溫余熱發電系統及2000噸級深水碼頭。
? 據華潤方面的人士介紹,目前,華潤已擁有1600萬噸水泥產能,是華南地區最大的水泥生產企業。“華潤無論是產能,還是在西江的布局,都比海螺、臺泥有優勢。”劉作毅說。
? 廣西當然也是海螺的重點市場。海螺董秘章明靜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說,海螺目前在廣西已經擁有1000多萬噸的產能,在廣東也擁有1500多萬噸的產能,未來還將繼續建廠。
? 僅就水泥產能而言,海螺在華南僅次于華潤,臺泥則排在第三。但是劉作毅認為,目前海螺在廣西的布局并沒有臺泥的區位優勢好,距離西江更遠一些。
? 海螺也加大了在西江沿岸布局的步驟。“我們現在正在研究兩廣一帶的進一步布局。”章明靜說。
? 這與海螺起初的市場戰略有關。“海螺當初在廣西布局的三個點,目標市場主要就是廣西。”劉作毅說。
? 數字水泥網戰略分析師陳柏林認為,海螺在廣西的布局有劣勢也有優勢,海螺的點相對于臺泥更為分散,這有助于抵御風險。
? 兩廣區域的危險平衡
? 從地圖上看,西江貫穿兩廣,這成為吸引水泥公司進行周密布局的最大優勢。
? 劉作毅認為,在各家生產線相繼投產后,未來制約公司發展最核心的將是物流條件,而不是水泥產量。
? 臺泥在物流方面實現了貫通。辜成允告訴記者,今年7月,由于廣東熟料和水泥需求較低,臺泥就將廣東英德和廣西貴港的熟料,運到了福建以及江蘇的句容進行加工生產。
? 辜成允說,這等于臺泥將珠三角的產能轉移到了長三角區域。
? 跨區域的產能轉移并非是最好的出路,某種程度上是出于市場的逼迫,黃俊強向記者透露,熟料從英德運到福州,運費高達70-80元/噸。
? 不過廣西運往廣東的優勢非常明顯。“隨著油價的下降,以及航線進一步拓展,運費還會有所降低。”黃俊強說。
? 劉作毅告訴記者,廣東的水泥市場存在1000多萬噸的需求缺口,而廣西的水泥產能則超過需求量的1000多萬噸,兩個市場正好通過西江進行彌補。
? 2007年廣東水泥產量為9776萬噸,廣西則為4240萬噸;廣東市場潛在需求為1.1億多噸,廣西為3000多萬噸。
? “但是我們看到,大量的生產線在興建,明年還會有許多新的生產線投產,廣東市場的缺口吸引了臨近區域的補給,兩廣一帶的平衡將非常微妙。”劉作毅說。
? 黃俊強認為,即便兩廣市場不好,還可以輻射到東南亞區域。
? “但是兩廣一帶的區域市場遲早有一天會供大于求,那時候就看誰的物流條件好了。”陳柏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