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一條新聞引出的故事
關于宋壽順和中材裝備的故事,那要從中材集團的一條新聞說起。
2011年3月,中材集團網站一條“比肩德國制造,集團打造高端裝備制造平臺”的消息吸引了業界人士的目光,隨后,這條關于中國中材裝備集團有限公司在北京掛牌的消息不脛而走,出現在國內各建材網站和平面媒體的顯要位置。
了解建材的人都知道,中材裝備的成立標志著中材集團在資源整合方面又邁出了重要的一步。這一步走過了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而最終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這給期待中國裝備企業做大做強的人們空下了無限美好的想象空間。
而此時,在興奮的人中,有一個人心潮涌動,百感交集。他就是宋壽順,中材裝備的新任董事長。這位15歲便進入同濟大學硅酸鹽專業學習,之后在建材行業摸爬滾打了30年的“老建材”心里明白,中材裝備的組建大幕落地,一個新時代也隨之開啟,他肩上的擔子不是一句“沉甸甸”就能說清楚的。
“比肩德國制造,打造高端裝備制造平臺”,這是中材裝備與生俱來的使命,這一使命承載著所有中材人的夢想。宋壽順知道,擔子有多重,路途有多遠,艱辛有多少。而他早已做好準備,整裝待發。
喜歡挑戰,向來是他的個性,而30年的歷練使他明白,當他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時,前景便會變得越來越明朗。
比肩德國制造:中材裝備應運而生
在世界市場上,“德國制造”是“質量和信譽”的代名詞,正是這一代名詞成就了德國高使用價值和高技術含量產品出口大國的地位。比肩德國制造,中材裝備承載著中材人的使命而生。
“中材裝備的成立是歷史的必然!中國呼喚高品質裝備制造體系!企業自身的發展呼喚中材裝備的面市,市場和行業的發展形勢需要中材裝備的面市。”宋壽順的話不多,但高昂而激情的聲音給人振奮的力量。
中材裝備成立之前,中材集團的裝備業務分散在集團和中材國際旗下的20多家單位和機構,大家各自為戰,進行的都是非規模化的專業機械制造,資源形不成合力,更談不上技術的標準化、規范化,這對于早已“走出去”參與國際水泥工程競爭的中材集團是塊短板。
“組建一個‘拳頭’裝備企業,打造一個平臺”!一向以高品質和基業常青為追求目標的中材集團的決策者們做出了歷史的抉擇。
宋壽順明白,這個抉擇既體現了集團的戰略思想,又契合了行業發展和市場競爭的要求。
風風雨雨30年走過來,宋壽順親歷了中國建材行業的發展。他說,如今的行業比起以往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的粗放型作業已經不適應當今時代。節能降耗、提升品質對建材提出了新的要求。時代要求我們進步轉變,中材裝備的成立順應了時代的要求,有無限發展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