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中國水泥行業整體產能擴張的腳步已經停了下來,但隨著在建產能陸續投產,多數區域依然陷入過剩的泥沼之中,而且其速度和過剩程度都超出人們事前的預期。比如2009年中國水泥網在四川調研時多數企業還預計2010年當地水泥價格可能會有小幅下滑,嚴重過剩要到2011年才可能出現。但實際上隨著上半年眾多產線投產,四川水泥價格一路下行,跌幅在100元/噸左右。此外,在河南、湖北這等域也都出現嚴重過剩情況,企業面臨重壓。在這種情況下,除了向下發展混凝土之外,向上發展砂石產業也成為一種趨勢。中國水泥網近日采訪了中國建材聯合會專職副會長徐永模,徐會長就中國水泥企業發展砂石產業給出了許多重要的建議。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會長徐永模
1、水泥企業發展砂石產業帶有一定必然性,最終目的仍然是要進軍混凝土產業
徐會長說:目前水泥企業進軍混凝土產業存在一定困難,這并不奇怪,因為雖然水泥企業進軍混凝土資金門檻比較低,但是技術門檻卻比較高,即使同樣的一個型號,技術和工藝也往往不同。水泥企業并沒有足夠的人才儲備。在這種情況下,水泥企業向上游的砂石產業進軍也是很好的選擇,畢竟,砂石產業主要是資源型的產業,無論是資金還是技術門檻都不高。但徐會長又強調:對于水泥企業來講,尤其是志在不斷擴張的企業來講,發展砂石產業之后仍然是要進入混凝土產業。目前世界排行前十位的水泥企業有九家混凝土也是最大,同時這些企業也都發展自己的砂石集料,前有車后有轍,說明這些產業之間的發展還是有內在聯系的。相關多元化既然是水泥企業發展被證明過的一條經驗,那么在時機恰當時進入砂石產業自然也順理成章。
同時,水泥企業發展砂石產業在客觀上也為自己發展混凝土鋪平道路,因為目前很多砂石供應商往往不開發票低價供應攪拌站,這對于大企業來講是不允許的,即使開了發票價格也會高出很多,這在價格競爭同樣激烈的混凝土產業中無疑劣勢明顯,如果企業擁有自己的砂石產業這個問題就較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