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 近期,中央和地方政府出臺一系列政策,遏制部分地區過快上漲的房價。房地產市場遇冷,迅速傳導到與之息息相關的建材行業,引起業界人士和投資者的普遍擔憂,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建材股連續走低,市場大幅波動。那么,受房地產新政的影響,建材市場是否會陷入低谷,未來建材行業的發展前景會怎樣?作為一家有強大影響力的大型央企,中國建材集團對未來有怎樣的發展定位?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對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進行了專訪。
“三大特征”決定我國經濟長期看好
記者:國務院《關于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發布后,房地產和建材投資一改長期持續的紅火局面,而您在香港進行年報路演時卻異常自信地對國際投資者說:“未來10年,我國建材行業的發展將進入一個價格提升、效益增長的黃金時代。”請問您在此時提出“黃金十年”論斷的依據是什么?
宋志平:讓我們先來看一下中國經濟的總體情況。中國的經濟已經呈現三個特征:
第一,工業化進程加快。經過近年來的快速發展,我國已經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2009年,我國GDP為4.9萬億美元,人均GDP已經達到3711美元,登上了3000美元的新臺階。一般來講,當一個國家或者地區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后,城鎮化、工業化的進程將會進一步加快,居民的消費類型、消費行為也會發生重大轉變,這都對建材行業發展非常有利。最近我看到一份資料,世界著名投資銀行高盛預計中國的GDP在2025年能到達25萬億美元,到2050年將達到70萬億美元。當然這是一個非常樂觀的判斷,但是總的來講,工業化進程加快帶來的中國經濟長期增長是一個基本面。
第二,城市化進程提速,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基本動力。2001年,我國城市化水平只有31%,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5個百分點,僅僅10年時間,我國城市化水平已達45%左右。根據相關機構預測,未來10年,中國的城市化水平將提高到60%。城市化步伐的不斷加速必然不斷創造新的住房需求,同時,政府將加快舊城改造、基礎設施建設、道路交通改善等基本建設,這些都會為建材工業創造巨大的發展空間。
第三,我國正處于“人口紅利”階段,是勞動力資源相對豐富、撫養負擔輕、消費需求旺盛、對經濟發展十分有利的黃金時期,這也增大了對住房的需求,產生巨大的建設缺口。目前,我國第三次“嬰兒潮”誕生的嬰兒們都進入了成年年齡段。這一代開始消費了,產生了消費主義;開始投資了,引來了股市繁榮;開始成家立業了,當然就增大了對住房等的需求。
記者:您怎樣看待此次國家嚴控房價的措施,您認為“新國十條”對建材行業會有哪些影響?
宋志平:這一次國家出臺調控房地產“新國十條”政策,主要是為了對高房價進行嚴格控制。那么如何控制過高的房價呢?我認為應該從根本上解決供需矛盾,解決大量中低收入人群的居住問題。通俗地講,就是要多蓋房子,而多蓋房對建材行業來講一定是利好。房地產建設用水泥約占水泥消費總量的30%~40%,從表面來看,國家目前出臺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會影響到建材行業,但從深層次來看,從長遠來看,這個政策對促進建材行業的健康發展有十分積極的意義。"新國十條”強調有關部門要切實履行穩定房價和住房保障職責,確保完成2010年建設保障性住房300萬套、各類棚戶區改造住房280萬套的工作任務。政府又新增18萬公頃的土地供應,加大保障性住房和廉租房的建設力度,這都將進一步刺激對建材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