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窯尾和預分解系統溫度偏高
1)核查是否生料KH、n值偏高,熔融相(A1203和Fe203)含量偏低;生料中是否02比較高和生料細度偏粗。如若干項情況屬實,則由于生料易燒性差,熟料難燒結,上述溫度偏高屬正?,F象。但應注意極限溫度和窯尾O2含量的控制。
2)窯內通風不好,窯尾空氣過剩系數控制偏低,系統漏風產生二次燃燒。
3)排灰閥配重太輕或因為怕堵塞,窯尾崗位工把排灰閥閥桿吊起來,致使旋風筒收塵效率降低,物料循環量增加,預分解系統溫度升高。
4)供料不足或來料不均勻。
5)旋風筒堵塞使系統溫度升高。
6)燃燒器外流風太大、火焰太長,致使窯尾溫度偏高。
7)燒成帶溫度太低,煤粉后燃。
8)窯尾負壓太高,窯內抽力太大,高溫帶后移。
2 窯尾和預分解系統溫度偏低
1)對于一定的喂料量來說,用煤量偏少。
2)排灰閥工作不靈活,局部堆料或塌料。由于物料分散不好,熱交換差,致使預熱器C,出口溫度升高,但窯尾溫度下降。
3)預熱器系統漏風,增加了廢氣量和燒成熱耗,廢氣溫度下降。
3 燒成帶溫度太低
1)風、煤、料配合不好。對于一定喂料量,熱耗控制偏低或火焰太長,高溫帶不集中。
2)在一定的燃燒條件下,窯速太快。
3)預熱器系統的塌料以及溫度低、分解率低的生料竄人窯前。
4)窯尾來料多或垮窯皮時,用煤量沒有及時增加。
5)在窯內通風不良的情況下,又增加窯頭用煤量,結果窯尾溫度升高,燒成帶溫度反而下降。
6)冷卻機一室篦板上的熟料料層太薄,二次風溫度太低。
4 燒成帶溫度太高
1)來料少而用煤量沒有及時減少。
2)燃燒器內流風太大,致使火焰太短,高溫帶太集中。
3)二次風溫度太高,黑火頭短,火點位置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