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淄博市環保局加強了對電力、鋼鐵、焦化、水泥等企業的監管,要求提高燃料煤質量,控制入爐煤含硫量,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并對一些對環境空氣質量影響較大的企業實施停產或限產措施,尤其是化工企業。
15日的淄博,從早到晚,依舊籠罩在濃濃的霧霾中。這個14日登上環保部空氣質量“黑名單”的重化工城市,當天近一半時間里,能見度不足200米。
“為減少燃煤排放,這3天我們的發電量平均每天減少200萬度,相當于每天減少燃煤1000噸。”15日上午,華電淄博熱電有限公司(下稱“淄博熱電”)總工程師于孝宏表示,以保證城區居民最低供熱要求為限,該公司的發電負荷正在盡力降低。
據了解,這幾天在淄博,像淄博熱電一樣限產的企業還有很多家。據淄博市環保局副局長于照春介紹,因霧霾連綿,淄博市已啟動應急機制,通過限產或停產等措施加強轄區企業環境監管,并加大揚塵污染防治力度,強化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管理。“這些措施效果明顯,14日淄博市PM2.5數值達到370,14日12時至15日8時的平均數值降到328。”于照春告訴記者。企業限產減排
淄博熱電是淄博市張店城區主要的供熱企業。在淄博PM2.5數值超過300的達標線后,作為燃煤大戶,淄博熱電開始降低負荷減少發電量。
于孝宏告訴記者,由于這幾天的霧霾天氣,企業在保證城市正常供熱的前提下,每臺發電機組的發電負荷從14萬伏降到10萬伏以下,每臺機組24小時內能減少燃煤240噸,4臺發電機組每天減少燃煤近千噸,降低了近17%,基本到了最低負荷。另外,還采取有保有壓的措施,關掉耗能高的小型機組。為減少揚塵、粉塵,淄博熱電的大部分在建項目也均已停工。
“發電機組在高負荷狀態下才能實現經濟運行,發電負荷越高,成本越低;負荷越低,成本越高,降低發電負荷,意味著企業的利潤要受到影響。”于孝宏坦言,淄博熱電每天減少200萬度發電量,按照平均上網電價每度0.4元計算,一天的效益損失達80多萬元。
不過,于孝宏強調,作為國企,淄博熱電不會單純考慮利益得失。據介紹,從1997年“上大壓小”政策實施開始,淄博熱電先后采取了關停、脫硫技改、新上發電機組等多項措施促進減排。去年,該公司扎實開展脫硫系統運維工作,1、2號機組二氧化硫排放平均濃度為241mg/M3,3、4號機組二氧化硫排放平均濃度為161mg/M3,均大大低于最新地方標準,預計可實現二氧化硫減排3500噸。
煤場、灰場的揚塵是老發電企業污染環境的另一重要來源。于孝宏說,為加強揚塵治理,淄博熱電的煤場都用擋風抑塵網覆蓋,實現了全封閉,這個投資400萬元的工程每年可減少煤場揚塵300多噸。灰場上部則全部植樹,有效解決了揚塵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