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門時報》刊登文章稱,在過去幾十年里,巴吉爾、阿姆蘭和白爾哈等國有水泥廠一直是也門水泥行業的領軍企業,然而最近幾年,由于燃料成本增加,這些昔日輝煌的國有大廠現在變得經營日益困難,瀕臨破產邊緣。
2010年,也門政府同意石油公司將柴油價格由每升90里亞爾(約合0.40美元)上調至180里亞爾(約合0.80美元),上調主要原因是當時政府給予了石油和煤油等其他石油衍生品補貼,另外,國際市場對柴油需求量激增,也門為賺取外匯,大量出口柴油,導致國內柴油價格上漲。
由于水泥生產過程需要消耗大量柴油,也門水泥企業因油價上漲遭受重大損失。如白爾哈水泥廠,該廠日消耗柴油約16.5萬升,柴油價格的突然上調,因無應變計劃和相應經驗,經營難以為繼。而巴吉爾水泥廠因損失巨大,2010年即被迫關閉。水泥廠負責人抱怨,也門柴油價格已遠遠超過國際水平,在沙特柴油價格只有10里亞爾/升。
相比之下,近些年來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的私營水泥廠遭受損失相對較小,他們年產水泥約300萬噸,而國有企業年產為225萬噸,原因是私營企業為應對油價上調早在8個月前就進行了技術改造,使用木炭做燃料代替柴油。有專家建議,國有水泥廠亦應向私營企業一樣進行炭代油的技術改造,這樣可降低水泥生產成本。否則國企就會越來越趕不上私企的生產速度,逐漸失去市場競爭力。政府也希望水泥企業能盡快尋找到解決方案,因為指望柴油價格在短時間內降下來是不現實的。
水泥廠工人則指責政府支持柴油價格上漲,認為政府多年來只看重水泥廠的利潤,而忽視水泥廠設施的改善。據統計部門資料,自這些國有水泥廠成立以來,國家財政每年獲得約300億里亞爾的相關收入,為什么這些錢不能幫助企業找到解決辦法擺脫困境呢?工人們認為,有人愿意讓國有企業快點垮下來,以便使國有企業早日私有化。
有分析人士認為,也門有200多個水泥原料基地,如果整個水泥行業能進行良好的管理,也門很有可能會成為全球主要水泥生產商,而如果政府不重視水泥行業目前存在的問題,將會有大約4000多名熟練工失業,會導致更多水泥廠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