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圍空氣污染還未平息,水污染問題洶涌來襲。并非偶然的污染突發事件讓全社會意識到了環保的嚴峻性,也成為倒逼企業轉型、政策加碼最直接的推動力。
記者注意到,僅春節長假結束以來的一周時間,相關部委就陸續發布多項與環境保護相關的政策措施,其頻率之高尤顯決心和力度。在污染事件屢屢發生刺痛國人的同時,環保的嚴峻性、迫切性與重視程度也隨之上升,可以預期生態文明、美麗中國話題將成為今年“兩會”熱議的焦點。
從今年地方“兩會”的熱點也可以看出,“美麗”“生態”成為出鏡率很高的關鍵詞。“建設更具生態文明的美麗東莞”、“建設美麗廈門”、“打造美麗江城”……被列入地方政府工作報告,環保也成為今年各地方政府工作重點。
環保部與保監會聯合印發的《關于開展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21日全文下發。意見指導各地在涉重金屬企業和石油化工等高環境風險行業推進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試點,以期運用保險工具,以社會化、市場化途徑解決環境污染損害,有利于促使企業加強環境風險管理,減少污染事故發生。
針對防控化學品環境風險的專項“十二五”規劃也于20日公布。規劃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嚴控對高環境風險企業的信貸支持,化學品環境風險防控措施納入上市公司環保核查范圍等,推進化學品環境風險控制。
作為PM2.5治理技術指導性文件的《環境空氣細顆粒物污染防治技術政策(試行)》(征求意見稿)于18日下發,明確了防治工作應將能源利用作為重點領域,將制定城市建設規劃作為重要手段,從源頭上減少PM2.5的產生和排放。
同樣在本周,環保部部長周生賢主持召開了環保部常務會議,要求在重點控制區實施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嚴格控制大氣污染物新增量。會議還聽取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有關情況的匯報。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經濟與管理系主任龐軍對記者說,中國經濟以粗放式發展和能源過度消耗為代價的增長模式與資源環境產生的矛盾日益積累,到了污染事件頻繁爆發的時間點。國家高層已經意識到了環保的重要性。近些年來,兩型社會、生態文明、美麗中國,一系列概念的提出,透露出環境保護在頂層設計中被越來越多地考慮。對于環保問題,全社會的關注度會更高,與環境保護相關的各項政策也會日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