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5月11日,在電荒將導致水泥價格走高的預期下,水泥板塊平開高走,收盤整體上漲1.58%,領漲各板塊。
然而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與二級市場上水泥股幾乎全線大漲的熱鬧場面不同,水泥類上市公司們的業績表現卻各不相同,甚至是行業中的一線企業也呈現出明顯分化。
數據顯示,在海螺水泥(600585.SH)等龍頭企業交出靚麗成績單時,水泥類上市公司中也同樣不乏冀東水泥(000401.SZ)和天山股份(000877.SZ)等失意者。
而電荒到底能給水泥上市公司帶來多大的利好?
在多名水泥業內人士看來,只要電荒不是太嚴重,結合水泥企業自身具備的余熱發電能力,影響并不是太大。
一季度業績爆發不再
大智慧水泥行業22家上市公司中,一季度業績同比出現下滑的有11家,凈利潤為負值的有7家,其中甚至不乏冀東水泥這樣的行業龍頭。
在統一享受了節能減排及拉閘限電帶來的價格上漲紅利之后,水泥類上市公司的業績似乎正慢慢恢復到本來面目。
“一季度價格還是比較平穩,大致維持在去年年底的水平上。”浙江湖州某水泥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
“現在大家都知道了,水泥類上市公司去年四季度業績大幅上揚,是因為拉閘限電導致的水泥價格上漲,其實還有個原因是,當時大家的庫存都比較高。”上述財務人士坦言。
在其看來,盡管拉閘限電會導致水泥價格上漲,但由于水泥產量也在相應下降,算上機器折舊攤銷的影響,企業賺的錢不會相差太大。
而去年拉閘限電之后,各大水泥企業的庫存正好彌補了這部分產量下降造成的影響,并享受了漲價帶來的巨額利潤。
反映在上市公司的年報上,則是各公司四季度業績全線大幅上升,其中江西水泥(000789.SZ)、福建水泥(600802.SH)、巢東股份(600318.SH)等區域龍頭企業的業績,甚至由三季度的虧損狀態,一舉實現扭虧為盈。
海螺水泥、華新水泥(600801.SH)等行業龍頭的業績,更是在四季度出現爆發式增長,海螺水泥去年三季度每股盈利0.89元,全年每股收益1.75元,四季度每股收益幾乎等于前三季度之和。
雄踞湖北市場的華新水泥四季度的盈利漲幅則更加驚人。
相關財務數據顯示,2010年前三季度,華新水泥實現凈利潤8930.48萬元,每股收益僅為0.22元,但到當年年底,該公司凈利潤一舉攀升至5.73億元,每股收益也隨之上升為1.42元。
而與去年四季度的皆大歡喜不同的是,隨著十一五節能減排任務的告一段落,大部分水泥企業的生產都恢復到了正常水平,而水泥板塊的各大上市公司也在今年一季度露出了的本來面目。
相關數據顯示,包括冀東水泥、四川雙馬、ST秦嶺、西水股份、青松建化、賽馬實業、ST金頂、祁連山、亞太集團、博聞科技、ST當代等11家水泥類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業績同比和環比均呈現下滑狀態。
而天山股份、冀東水泥、ST秦嶺、西水股份、賽馬實業、ST金頂、ST當代等7家公司一季度更是爆出虧損。
其余11家公司盡管同比實現了正向增長,但在去年四季度出現的爆發式增長面前,包括海螺水泥、華新水泥等巨頭企業在內的幾乎所有水泥類上市公司,其一季度凈利潤情況均呈現了環比下降的情況。
限電影響有限
“北方水泥企業一年只有夏秋兩個季度是旺季,一季度和四季度因為天氣原因影響施工,大部分情況下都是淡季。”一位接近冀東水泥的市場分析人士對于該公司一季度的虧損并不以為然。
然而,上海某券商的一位不愿具名的研究員對此則表達了不同看法,“季節因素反映在環比變化上的確可以理解,但是同比數據如果出現下降,就不能跟季節因素扯上關系。”
實際上,另一個可供對比的現象是,在北方市場同樣為淡季的去年四季度,上述業績下降的上市公司,當季凈利潤均出現大幅增加。
記者從湖北、浙江等地的多家水泥企業處了解到,在去年四季度嘗到甜頭的水泥企業們,在“十一五”節能減排告一段落之后,選擇了主動限制產能以保持水泥價格。
“我們目前的產能開了大概有百分之六七十的樣子。”前述湖州水泥企業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說,該負責人還坦言,浙江水泥企業早在2009年就開始執行“限產保價”。
但大部分水泥類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的業績依然不如人意,甚至出現了同比下滑的狀況。
盡管前景堪憂,但受“電荒”蔓延影響,水泥板塊于5月11日再度逆市上揚,漲幅達到1.58%。
“市場預期水泥企業將受到電荒影響,限電減產勢必造成水泥價格還會上漲。”前述券商分析人士認為。
然而,在前述財務圈人士看來,這一邏輯并不成立,“去年四季度水泥企業大多靠著存貨賺的錢,更何況這些公司一直在限產,但一季度業績并沒有出現去年四季度那種情況”。
前述湖州水泥企業負責人則坦承,限電導致的產能縮減實際上只是從企業主動行為變成了被動行為。
在多名水泥業內人士看來,只要電荒不是太嚴重,結合水泥企業自身具備的余熱發電能力,影響并不是太大。
“我們公司余熱發電量占到了總用電量的30%-40%.”上述湖州水泥界人士告訴記者。
實際上,目前國內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大部分都已配備余熱發電裝置,以冀東水泥為例,據國都證券分析師傅浩測算,該公司2010年度余熱發電總量高達18億度,如果按照噸耗電40度的平均水平計算,上述發電量能夠滿足冀東水泥4500萬噸的產能需要。
行業龍頭海螺水泥的余熱發電總量更是高達37.9億度,而且這一數字還在不斷增加之中。
“和各區域的限產保價聯盟是否穩固相比,電荒只是暫時現象,不足為懼。”上述券商分析人士認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