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一直在市場流傳的中國建材(03323.HK)將回歸A股的消息終于有了正式說法。中國建材董事局主席宋志平日前公開對媒體表示,公司將進一步推進建材行業的聯合重組,并考慮從H股回歸A股,但是具體時間表尚未確定。
有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中國建材在香港上市五年以來,先后聯合、重組、收購近200家企業,雖然在香港市場4次籌集共計110億港元,已經令公司水泥最新年產能達2.2億噸、玻璃纖維總產能達100萬噸,均居世界第一。但目前國內水泥行業,僅中國建材和海螺集團兩家公司所占比重稍高,其他達到市場1%份額以上的僅有五六家。回歸A股IPO籌集資金進一步擴張,對公司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資料顯示,中國建材是經國資委批準,由中國建材集團、北新建材(000786,股吧)(集團)、中國建材集團進出口公司、信達資產管理公司、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發起組建的股份公司,2006年3月23日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并于2007年和2008年分別被納入MSCI指數、恒生中國企業指數。
全球建材巨頭
中國建材主營業務包括水泥、輕質建材、玻璃纖維以及復合材料、工程服務四大板塊。
上市前,中國建材已是兩家A股上市公司——北新建材(000786.SZ)和中國玻纖(600176,股吧)(600176.SH)的第一大股東,目前分別持股52.40%和36.15%。
赴港上市后,中國建材通過在資本市場多次融資,通過聯合重組地方、民營水泥企業迅速做大。2007年成立南方水泥公司時,中國建材在南方市場還沒有一噸水泥產能,但到2010年底,南方水泥的年產能達到1.2億噸,全年銷售收入同比增長73%,噸水泥盈利年復合增長率達到40%。
公司總裁曹江林曾對媒體表示,截至2010年底,公司水泥產能從2006年初的1100萬噸增至2億噸,居世界前列;石膏板產能從2006年初的3.6億平方米增至10億平方米,居世界前列;玻璃纖維產能從2006年初的21萬噸增至100萬噸,居世界第一;風電葉片產能從零增至15000片,居中國第一。
并購、重組做大
國泰君安發布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建材整合戰略清晰,執行能力強。公司管理層行業整合的戰略清晰,在過去兩年中積累了大量整合經驗。公司一般不會完全收購公司股權,而是給原有管理層留有10%~20%股權,并邀其繼續管理公司,這會顯著減少收購過程中的銜接問題,統一利益,也解決了快速擴張的人才瓶頸。
由于水泥的運輸半徑只有300公里,公司在局部地區集中收購水泥產能后,可以顯著減少競爭、掌控水泥售價。另外,在行業整合后,公司還可以對煤炭以及原材料統一采購,在成本上產生規模效應。上市5年來,中國建材通過資本運作、聯合重組實現由小到大,收入復合增長率達到55%,利潤總額復合增長率達56%,凈利潤復合增長率為60%。
行業進入收獲季
瑞銀證券分析師密葉舟認為,水泥業2011/2012年將面臨需求大于供應,建材行業H股首選就是中國建材。他預計2011年中國水泥業將出現轉型,領先企業的供應結構和業務策略將出現轉變,同時競爭將更趨理性。
密葉舟認為,2011年下半年水泥需求將逐步好轉,2012年供需將有利于水泥生產商,需求增長強于2011年,而供應將出現負增長。密葉舟認為,中國水泥行業轉型的主要成果將是領先水泥廠商的定價能力提高,同時水泥市場的定價體系將出現改變。水泥廠商將繼續取得較高利潤率,從而為一些龍頭個股帶來潛在上行空間。
目前中國建材在東部水泥市場擁有75%的產能和77%的銷售,國泰君安分析師認為,華東市場水泥結構已經發生變化,去年4季度水泥價格大幅提高,限電是價格上漲的導火索,但背景是水泥行業的市場集中度在提高,“領導者”的議價能力在逐步增強,這些龍頭企業嘗到協同合作帶來的好處,而不是價格戰下一損俱損,預計未來水泥價格仍將維持高位運行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