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問題
西南某廠在生產過程中,產生飛砂料的情況比較嚴重,1998年7月以前,產生的飛砂料呈青灰色,粒料較少,而粉料較多,這種飛砂料的飽和系數(KH)較高,一般在0.93以上,而游離氧化鈣(fCaO)一般低于1%(該廠所用煤質量較好),間或也產生青灰色、顆粒較大、量較多的飛砂料,其熟料飽和系數在0.91左右,fCaO含量一般也低于1%,這兩種飛砂料對生產的正常進行并無太大的影響,僅僅在窯頭下料口斜坡上有少量堆積。而此后的一段時間內,卻連續發生熟料在窯頭下料口上堆積,造成堵塞而被迫停窯的現象,這種熟料呈青黑色,粉料較多,KH在0.93以上,fCaO含量在1.5%左右,發生窯口堵塞后,單筒冷卻機內通風、冷卻受到了嚴重影響,造成冷卻機內散熱不暢而受熱伸長,影響冷卻機的安全運轉。
2分析與討論
1)煤質(或噴煤管狀況)發生變化是飛砂料性質發生變化的原因,這種飛砂料出窯口時具有極大的粘性,是產生堵塞的根源。
2)在檢修窯口時,窯體被加長約150mm,以致粉料在窯頭下料口斜坡上堆積面積變大
就飛砂料形成的原因,廠家請教了有關專家,并做了化學及巖相分析:
1)粒料與粉料相比較,粉料中CaO、SiO2含量比粒料中略高,而Al2O3、Fe2O3含量則相反;
2)飛砂料的熟料飽和系數(KH)一般偏高,燒成溫度也高;
3)操作對飛砂料的形成有重大的影響,短焰急燒使得物料在燒成過程中產生了急劇的物理、化學變化,使得富含A礦的成分迅速脫離母體,導致飛砂料的產生和疏松多孔的粒料的形成;
4)從化學成分上來看,Al2O3是飛砂料形成的最重要的“參與者”。
3方案的內容
廠家經過分析、研究后,提出了如下解決方案:
1)改變操作。推進噴煤管(廠家在以前曾把噴煤管加長80cm),拉長火焰,該方法可使得飛砂料變成正常結粒的熟料(熟料呈青黑色、玻璃狀),但該方法因影響操作只能臨時使用。
2)調整熟料飽和系數。廠家曾用同樣的原料,通過下調熟料飽和系數使得熟料產生如表1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