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通過“六五”攻關建立了我國預分解窯用耐火材料的初步配套的體系。
八十年代初,我院承擔了國家“六五”科技術攻關專題“新型干法水泥窯用耐火材料的研究”。針對新型干法水泥窯所必須的配套品種和當時我國所能達到的條件,結合對引進耐火材料產(chǎn)品的消化吸收工作進行了如下品種的研究制工作:
用于水泥窯燒成帶的燒結合成直接結合鎂鉻磚
用于過渡帶的燒結合成尖晶石磚
·用于預熱系統(tǒng)的普遍耐堿粘土磚
·用于預熱系統(tǒng)的普通耐堿澆注料
·用于預熱系統(tǒng)的高強隔熱磚(漂珠型)
·用于前后窯口的高強澆注料
·用于窯口及冷卻機的碳化硅復合磚
通過以上品種的研究工作,于1984年與天津水泥設計院協(xié)作承擔了江西水泥廠國產(chǎn)第一臺2000噸/日,預分解窯用耐火材料的制作、供應、應用開發(fā)工作。該窯于1986年完成耐火材料的砌筑施工。“六五”期間所完成的預分解水泥窯用耐火材料的品種是最基本的品種,有些品種技術水平也不太高,如高強隔熱磚屬于漂珠型,熱震穩(wěn)定性不理想,高強澆注料還不是低水泥型,中溫強度仍有較大的下降。有些品種還沒有形成生產(chǎn)能力如直接結合鎂鉻磚和尖晶石磚。但是通過“六五”攻關為我國解決新型干法水泥窯用耐火材料的研制、設計、生產(chǎn)、應用打下了技術基礎,并初步建立了配套體系,為此該項目榮獲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江西水泥廠國產(chǎn)第一臺2000噸/日預分解窯用耐火材料的配套水平雖然不高(燒成帶采用普通鎂鉻磚,澆注料為非低水泥型,隔熱材料沒有采用硅酸鈣板等),但是它卻表明我國新型干法水泥窯用配套耐火材料從無到有,邁出了可靠的第一步。
(2) “七五”期間預分解窯用耐火材料配套體系進一步完善,配套水平得到提高
在“七五”期間,中國建材研究院承擔了“2000噸/日窯外分解工藝線配套優(yōu)質耐火材料的研究”國家科技攻關專題,在“六五”完成的耐火材料品種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和豐富配套品種,提高品種的技術水平。表2是“七五”與“六五”耐火材料品種技術情況的比較。
表2 “七五”與“六五”分解窯用耐火材料品種的比較
耐火材料品種“六五”攻關完成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