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水泥新型干法發展進程中,曾發生過“速燒工藝”、“沸騰煅燒”和“凝石”等技術風波。本人當時曾采用不同方式表達了看法,認為這些技術不能推廣,應毫不動搖地堅持發展新型干法。
??? 在近期快速發展新型干法、淘汰立窯的大好形勢下,又出現了業內人士對JT窯和如何淘汰立窯的不同看法,分歧很大。本人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現在談談對JT窯的看法和淘汰立窯的取向。
??? 一、JT窯不應推廣和出口
??? 1988年開始的第三次國民經濟調整時期,原國家建材局曾組織十四項先進適用技術對機立窯生產線進行改造。這些技術包括礦石預均化、生料均化、預加水成球、窯體通風和窯頂袋式收塵等等。對采取這些技術進行改造的機立窯生產線稱之為改進型立窯。
??? JT窯在原來改進型立窯基礎上作了進一步改進,如擴大立窯直徑、改善窯內通風和改進袋式收塵工藝等等,取得了一定效果。然而,JT窯與改進型立窯一樣,其核心生產設備仍是立窯,其生產工藝仍具有立窯落后的特征,其名稱應稱JT立窯比較確切。JT立窯的主要問題有:
??? 1、技術經濟指標落后
??? 技術經濟指標的先進與落后,要在比較中作出結論。在本節敘述中,將JT立窯與當今推廣最多的日產5000噸熟料新型干法生產線進行比較。JT立窯問世不久,尚未進行正式技術鑒定,見于諸報端的一些技術經濟指標數據還沒有被業內人士所公認。在這種情況下,本人根據所了解的情況,以及所掌握的生產理論與實踐知識,就下列技術經濟指標進行比較,作出判斷。
??? (1)勞動生產率低。JT立窯與新型干法相比具有投資少、建設期短等優點,但它畢竟是立窯,具有斷面溫度分布不均的基本缺陷,斷面直徑愈大,溫差愈大,因此其生產規模只能限止在一定范圍之內,不能過度擴大?,F已建成的多條JT立窯生產線規模是日產熟料500噸~550噸,而目前普遍推廣的新型干法生產線規模是5000~5500噸,大十倍。規模愈小,勞動生產率愈低,因此JT立窯的勞動生產率比新型干法要低很多。
??? (2)熟料質量差。新型干法預分解窯燒成系統內有一半燃料在分解爐內煅燒,另一半在回轉窯內煅燒,回轉窯燒成帶熱負荷較低,這樣,除大幅度提高窯單位容積產量外,還能燒成高石灰飽和率、高硅酸率和低游離氧化鈣的熟料,其質量既高又穩定。新型干法熟料中硅酸率通常控制在2.6以上,游離氧化鈣保持在1.0%以下,熟料3天抗壓強度為30~35MPa,28天抗壓強度為60~65MPa。如果市場需要,新型干法可以輕而易舉地生產出3天抗壓強度為35MPa以上和28天抗壓強度70MPa以上的熟料。JT立窯燒成系統內燃料全部在立窯內煅燒,窯內熱負荷高,此外,立窯斷面溫度分布不均,這種狀況,無法生產出像新型干法那樣的熟料。JT立窯熟料質量既差又不穩定。據報導,JT立窯熟料游離氧化鈣含量為2.5%~3.5%;熟料抗壓強度3天為24~29MPa,28天抗壓強度為50~55MPa。某水泥企業既有JT立窯,又有日產2500噸熟料新型干法生產線,采用相同原料進行生產。該廠領導反映,JT立窯熟料強度比新型干法熟料低2個等級。
??? (3)熱耗高。新型干法熟料燒成過程中的傳熱方式主要是熱輻射和熱對流。JT立窯和其他立窯一樣,其傳熱方式主要是熱傳導。眾所周知,熱傳導的效率比熱輻射和熱對流要高。因此從傳熱方式看,JT立窯的熱耗應該比新型干法要低。然而,JT立窯規模小、設備小,單位產品的設備散熱面積大,設備散熱要高;立窯生料與新型干法生料不同,含13%的成球用水,在燒成過程中蒸發這些水份時需消耗一定熱量。JT立窯因設備散熱和蒸發成球用水而多耗的熱量超過了由于傳熱效率高而少耗的熱量。據報導,JT立窯熱耗是(740~800)×4.18kJ/kg,業內人士公認,日產5000噸熟料新型干法的熱耗僅(700~720)×4.18kJ/kg。既有JT立窯又有新型干法生產線的某企業也認為,JT立窯比新型干法的熱耗高。
??? (4)電耗大。過去一般認為,新型干法機械化、自動化水平高,電耗要比立窯大。可是,近期新型干法企業發生了新情況。在國家節能減排方針指引下和經濟利益驅動下,企業在日產2000噸以上的新型干法熟料生產線上安裝低溫余熱發電裝置的技術措施,發展異常迅速,日益普遍。低溫余熱發電已成為新型干法水泥生產中不可缺少的技術環節。安裝低溫余熱發電裝置后,在不增加熱耗的條件下,生產每噸熟料可發電35~40KWH。由于利用余熱發電,新型干法噸熟料電耗僅25KWH左右。JT立窯不能采用低溫余熱發電的措施。據報導,JT立窯噸熟料電耗為45~50KWH,比新型干法電耗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