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中國政府10日宣布承諾今年建設的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已經全部開工。這是調控房地產市場、保民生首善之舉的階段性成果;但同時,保障房的后續建設依然挑戰重重、任務艱巨。
記者在現場看到,北京市豐臺區郭公莊保障房項目工地上塵土飛揚,各式運輸卡車在現場穿梭,五臺塔吊同時進行高空作業,100多名建筑工人正在馬不停蹄地施工。五棟回遷房的大樓已初現雛形,其中一棟樓已經封頂。
住房城鄉建設部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今年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開工已超過1000萬套,實現了年初計劃的目標任務。開工套數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黑龍江86.7萬套、重慶52.8萬套、陜西48.3萬套。
“如此龐大的保障房建設工程在全世界都無先例可尋,中國政府克服重重困難、如期兌現承諾,這是對老百姓負責任的表現。”中國房地產協會副會長朱中一說。
近幾年來,飆漲的房價讓講求“安居樂業”的中國老百姓怨聲載道。城市里動輒數百萬元的房價讓中低收入者和許多年輕人“望房興嘆”。畸高房價帶來的泡沫也給宏觀經濟運行增添不穩定因素。
對此,中央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空前嚴厲的調控房地產市場“組合拳”。除了實施“限購令”和嚴格的貸款標準等打擊投機需求的措施以外,大規模建設保障房則是從供給方入手解決問題,被視為將中國房市推向健康發展軌道的“穩定器”。
然而,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城市化進程加速推進的國家大規模建保障房,面臨的困難不言而喻。作為一項改善民生的標志性工程,其資金來源、建設進度、工程質量、公平分配等一系列問題從一開始就被置于“聚光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