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的一些水泥廠家抱怨說,他們從國外采購的水泥裝備4-5年都用不著維修,而在國內部分廠家購買的設備卻是4-5天就開始維修。對此一說,8月7日,中國水泥協會會長雷前治在對水泥行業結構調整政策走勢和發展前景分析中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國水泥行業的大型化技術與裝備還主要依賴進口,國內的水泥裝備與技術發展嚴重滯后。在國家“發展先進,淘汰落后”、“抓大放小”的產業政策要求下,看來中國水泥技術裝備業確實是“落伍”了。?
目前,國家為防止盲目擴大投資,加快水泥工業的結構調整,“支持加快發展新型干法水泥,重點支持在有資源的地方建設日產4000噸及以上規模新型干法熟料基地項目,鼓勵地方和企業以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的方式發展新型干法水泥”,因此,日產4000噸及以上水泥裝備的市場仍然比較穩定;除西部地區以外,日產2500噸以下水泥裝備的市場減幅將會較大。?
據了解,我國現有的大部分水泥生產主機的加工能力僅能滿足日產4000噸以下水泥生產線的建設的需要,生產日產4000噸以上水泥設備制造企業卻寥寥無幾,高科技含量的水泥裝備制造更是鳳毛棱角。面臨如此嚴峻局面,水泥機械制造行業生產廠家已深感不安和憂慮。?
現狀甚憂:水泥技術裝備業困難重重?
由于長期受計劃經濟的影響,加上客觀上的一些因素,造成部分水泥技術裝備企業年產量持續下降,經營困難,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形勢的需要,尤其在以下六個方面相當突出:?
技術水平偏低,加工手段較落后,產品壽命偏短,售后服務不盡如人意,交貨不夠及時,整體形象與國外公司的產品相比仍有較大反差。據了解,新型干法日產4000噸級以上生產線的耐火磚幾乎全部從國外購買,而一般性的建材機械產品嚴重過剩,互相競爭壓價,甚至低于成本價銷售,而技術含量和自動化程度高的新技術產品則嚴重短缺,不得不長期依賴進口。雖然主要水泥技術裝備制造企業在“七五”和“八五”期間得到較好的改造,但仍缺少精密加工設備和檢測手段等。并且多年來均未能得到應有的改造,加工設備老化等現象仍較嚴重。?
產品結構矛盾突出,市場開拓乏力,專業化水平提高困難。由于計劃經濟長期的影響,特別是“七五”期間,大小企業競相上馬,加劇了重復建設和重復改造的現象,造成生產能力過剩,效益低下,專業化程度低,質量無法控制。有的水泥技術裝備企業為了保生存,不惜成本,惡性競爭,致使各企業產品趨同,水平降低,未能形成專業化特色。?
科技基礎薄弱,資金緊張,缺乏開發新產品能力。在低效益、低工資的條件下,企業難以留住有用人才,也缺少資金投入新產品的開發工作。據了解,我國水泥技術裝備的新技術產品,其技術來源主要依賴國外,缺乏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技術,沒有完全掌握開發新產品的主動權。?
組織結構不合理。水泥技術裝備的設計院所和制造企業都較分散,科研和生產的集中度低,重復工作和資金、人力浪費現象嚴重,無法按經濟規模組織專業化生產和配套協作。?
機制轉換滯后,水泥技術裝備企業負擔沉重,國有企業難以輕裝上陣參與市場競爭。特別是企業負債重、社會負擔大、冗員多、下崗分流壓力大、社會保障機制不健全等,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