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順應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需要深入貫徹落實“走出去”發展戰略。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國有企業尤其是中央企業努力加快“走出去”步伐,提高國際競爭力,既是實現自身科學發展的內在要求,又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增強國家綜合國力的現實需要。中國中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材集團”)是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直接管理的中央企業,從2002年起開始實施“走出去”戰略,2004年進入國際市場。短短幾年間,中材集團的國際市場份額從零變為世界第一,實現了與國際壟斷巨頭同臺競技并最終確立掌控地位的戰略目標,爭得了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贏得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中材集團的英文名稱縮寫SINOMA,已經成為享譽全球的國際品牌。
鍛造和發揮核心競爭優勢
參與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需要企業鍛造和發揮核心競爭優勢,提高滿足市場需求、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中材集團通過實施“走出去”戰略,進一步鞏固了核心競爭優勢,為開拓更廣闊的國內外市場、繼續做大做強奠定了堅實基礎。
技術創新和自主知識產權優勢。目前很多企業“走出去”以后采用的是外國的技術,不具備自主知識產權,在國際市場競爭中難免受制于人。中材集團堅持技術創新,在“走出去”之前就掌握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干法水泥制造技術;“走出去”之后,通過與歐洲、美國標準的比較,我們進一步完善和提高了這一技術標準,推動了我國水泥技術和大型裝備質量的進步。目前,中材集團制定的中國標準已成為被國際市場認同的先進標準。技術標準的提升是我國水泥業從技術服務輸出擴展到資本輸出的必由之路,是我國從水泥大國變為水泥強國的必由之路。
規模效應和低成本優勢。過去,中材集團旗下從事水泥工藝技術設計、裝備制造、土建安裝的公司有幾十家,各個公司單打獨斗,形成了“散而小”的經營狀況。這既不能降低成本,也無法形成規模效應,當然更難以同國際巨頭一爭高下。2001年底,中材集團通過組建以國際水泥工程建設為主業的中國中材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把過去各自為戰的“小股部隊”整合為業務環節有序、優勢互補、產業鏈完整、具有強大系統集成能力的“集團軍”,形成了一致對外的優勢,海外訂單規模迅速擴大,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總成本控制能力不斷增強,不僅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很快獲得了主動權,而且企業價值也成百倍地增長,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少投入、多產出的“走出去”新路子。中材集團的規模優勢和成本領先優勢令競爭對手難望項背,為拓展海外市場奠定了堅實基礎。
業務模式和產品屬性的高端化優勢。整合行業內部的優勢資源及裝備制造業務,創造了專業化技術服務+重大裝備制造+工程總承包的新型EPC商業模式。憑借產業鏈整合優勢,進一步實施業務流程再造,全面優化市場營銷、技術研發、工程設計、采購、物流、裝備制造和監造等流程,強化項目實施一體化,使公司業務模式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建設周期比海外先進水平減少1/3,建設成本比海外平均成本減少1/4。由于項目質量達到了全球最優,中材集團成為同期在全球獲得業主最終驗收證書最多、最全的企業,不僅擁有建設技術最先進的水泥生產線的能力,而且擁有可配套余熱發電、無害化協同處置垃圾的節能環保技術。有關技術達到國際一流水平,技術標準為許多國家業主所接受。
全球知名品牌優勢。目前世界水泥工程市場四大巨頭公司占據全球85%的水泥市場份額,中材集團不僅是四大巨頭公司之一,而且市場份額、銷售額和凈利潤都超過其他三家公司,連續三年排名第一,并且保持了持續增長的態勢。經過市場的鍛造和中材集團持續對SINOMA品牌內涵的豐富,SINOMA在全球已經形成良好口碑。特別是在中材集團實施項目的國家和地區,SINOMA的品牌和品質已經成為業界的標準和標桿。
全球配置資源優勢。全球配置資源優勢是中材集團國際化經營過程中形成的重要特征,目前中材集團海外項目的人力資源、技術資源、裝備資源、服務資源等都是在全球范圍整合的。這種國際化的整合資源、配置資源和高效利用資源方式,為中材集團從技術輸出、服務輸出發展到資本輸出,成長為縱橫國際市場的“常青藤”跨國企業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