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念,似乎這也是最時髦、最值得推崇的科學方法。盡管二者的提法截然不同,但相同的是大家都在談維修,而忽略了維護。
??? 看來,將精細運轉確立為目標的企業中,如果需要重視設備管理,真有必要認真討論清楚設備維修與維護之間的辯證關系。其實,如果細想一下,水泥生產企業的設備管理如果沒有扎實的維護基礎,這種社會化的“專業維修”將會困難重重。而所謂的“自主維修”又是何等先進模式,建立在什么基礎之上呢 ……
??? 一、維護與維修的差異何在
??? 有人會說,“維護”與“維修”僅僅是一字之差,何必如此計較。但是“維護”與“維修”兩詞在當前企業設備管理中確實有不同內容所指,不同的要求所做。不清楚這個概念,就不可能對現有設備管理的固疾改革,也不可能適應設備維修社會大分工的發展趨勢,最終將是不可能確保設備的高效運轉,企業也就無法獲得高效益。
??? 1、從勞動組織結構上區分維護與維修
??? 在當今大多水泥企業中,不論勞動組織結構如何命名稱呼,仍沿襲傳統水泥生產的人員組織結構——執行車間崗位制,最大特點是:車間下設若干崗位,負責設備運行的巡檢,即是維護;另有一批人則專門負責設備的維修,他們不論是歸屬生產車間,還是單獨成立車間,他們與生產維護是兩批人,維修與維護有著明確分工。
??? 2、從任務劃分上維護與維修并未統一
??? 既然維修與巡檢是互不相干的兩套人馬,企業往往將一批技術精良的技工專職設備檢修,他們的任務是搶修發生的事故,或者是完成計劃檢修。在檢修中雖然爭分奪秒,但是一旦設備運轉,他們就是消極等待下次事故發生,或是準備下次計劃大修。目前有的企業開始要求高級技工在設備運行中參加設備巡檢,這是觀念的進步,但是有時修理任務太重,而無暇東顧,結果事故就不停地發生,他們也就不停地修,成了惡性循環;又由于即使高級技工參加所謂的三級巡檢,但由于巡檢的職責不清,很多情況無從考核各自巡檢的質量,走了形式。
??? 相反,維護是由現有的巡檢人員完成,指原有的崗位工。他們不參加設備維修,職責本來是通過巡檢就可以在設備運行中發現隱患并及時排除隱患,遺憾的是他們并未掌握巡檢發現設備隱患的技能,實際只是清潔設備、加油而已。依靠這些素質與待遇都偏低的巡檢人員擔當維護,等于將設備維護置于空檔。
??? 將維修與維護二者相比,顯然應該以抓好維護,盡量減少維修為宜,設備才能高效率運轉。就如同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關注,更多人不重視日常的生活規律及科學保養,而是在體力不支時,才被迫住院就醫治療一樣。雖然同樣是為了健康,但二者的生活質量決不一樣,前者可以工作創造效益,后者只能消費增加開支。現在更多人開始重視健身及衛生,這就是社會的進步。設備管理同樣如此,維護就是健身保養,維修就是住院治療。難道我們不能將設備管理的水平,從習慣的“維修住院治療”進步到“維護為主的健身保養”嗎?
??? 二、如何評價當前的維護工作
??? 現在企業設備管理中更重視設備維修,而不是維護,如下現象完全可以說明:
??? ⑴ 巡檢工作形式化
??? 將現場崗位人員統稱為巡檢工,根本沒有弄清楚崗位與巡檢的本質差別,‘崗位工’與‘巡檢工’不是簡單的稱謂替換,而是職能與管理要求上有重大差異,可以說,這是至今新型干法水泥企業在勞動組織方面沒有理順的誤區,一方面,定員偏高壓不下來,另一方面,大多人員工時利用率偏低。大多巡檢人員沒有受過正規巡檢的系統培訓,不知道什么是設備的隱患,不會發現隱患;也沒有受過排除隱患技能的訓練,更不會排除隱患。只會在設備不能運轉時向領導報告,如此巡檢只能說是名不符實。
??? ⑵ 缺乏合理的考核獎勵機制
??? 企業的人財物等各項制度,都傾向于檢修。在技工分配、裝備配置及資金支持上都是傾向于維修工作。只要檢修開始,各級領導都會親自過問指揮,對表現優秀者大獎特獎,所有設備工具不惜重金。但對維護工作卻非如此,盡管誰都知道,高質量巡檢才是防止事故發生的最有效途徑,他們的貢獻實際遠大于維修人員,但企業在這方面缺乏合理的考核與獎勵機制,認為能發現隱患并排除隱患是應該的。這就好像醫院做手術的醫生會得到人們尊重,會將他們視為給了第二次生命的恩人,而防治疾病的醫生卻無法得到認可,他們研發防治疫苗,提倡飲食健康、禁煙戒酒,并未得到人們的認可,實際他們對人類健康的貢獻更大。
??? ⑶ 不重視完好運轉率的要求
??? 大多設備管理人員認為,只要設備在運轉,就是完成任務,尤其生產線的運轉率高于95%以后,更認為工作已經到頭,完全可以高枕無憂。但如果細究,沒有病態運轉的生產線卻不多,也就是說,帶病運轉的時間可能要高于50%。有的生產線,從投產開始就是帶病運轉,這種運轉狀態實際在嚴重影響企業效益,尤其使能耗指標居高不下,這不能說設備管理人員已經盡職,相反,他們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 ⑷ 缺乏潤滑的專業管理和先進的潤滑理念
??? 習慣于原有的潤滑管理辦法,未將潤滑列為設備維護的首位工作,將潤滑工作安排給技術水平偏低的人去管,不僅無法堅持推行嚴格的潤滑制度,而且更缺乏掌握潤滑技術發展的信息和知識。如果沒有專職潤滑隊伍,好像只要是人就會潤滑,大多是安排給事情不多的巡檢人員應付潤滑,這種潤滑機制肯定無法保證潤滑質量,經常會出現不定時按量潤滑、無人潤滑的情況,但又很難找到責任人。現代潤滑理念是加大潤滑頻率,而減少每次的潤滑量,這樣就提出自動潤滑的設備和工具,這種思路很少有企業在落實。
??? 如此下去,設備維護工作成了形式,設備的狀態不可能完好高效。
??? 三、如何統一“自主維修”與“專業維修”的認識
??? 現在社會上對維修管理有“自主性維修”與“專業性維修”兩種論述,二者提法從字面上相當矛盾,讓人費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 1、自主性維修的提法并不科學
??? 據了解,自主性維修的來歷,是來自拉法基等在國內外資企業管理經驗的泊來品,這種管理方法與思想有相當大量的部分值得國人借鑒,但該詞的翻譯存在問題。英語的原文是“self-direct maintenance”。其中“self-direct”是自我管理、自我指導的意思,這里譯為“自主”;而“maintenance”則是維護的意思,即便是有維修含義,也是意在通過維護,讓設備維持原有功能。因此,該詞組準確翻譯應為“自主維護”,而不是“自主性維修”。如果真是強調對已損壞的部件維修,英語中應該使用“repair”一詞,大修叫“big repair”,小修叫“current repair”,搶修叫“first-aid repair”等等。
??? 實際上,根據提倡自主維修人的解釋,自主性維修的核心內容正是強調只有通過加強設備的巡檢,加強對設備的日常維護,才是使設備正常運轉、高效率維修的前提。看來,“自主維護”的譯詞,才完全與這種解釋的國外的先進管理思想對路,是在強調維護的重要性,“自主維護”與原意更為貼切。相反,翻譯成“自主性維修”,不僅是詞不達意,更會給國人造成誤導,它不但不能使不重視維護的人認真維護設備,似乎又以為,有什么不需要維護的新鮮維修方法可以寄托。該詞的使用,只能說譯者對維修與維護的差異缺乏深入理解。
??? 設備管理是要腳踏實地工作,決不應搞花架子,將本來簡單的工作復雜化,更不需要玩詞匯翻新。但當前追求表面形式化,概念模糊化的傾向十分嚴重,比如現在又出現可以將巡檢劃分成“運行巡檢”及“停車巡檢”兩類。將設備中某些隱患在運行中無法檢查,需要停車打開設備檢查,稱為“停車巡檢”。此時本來確定檢查位置并修理就可以了,已經無“巡”可言,而且這種檢查與修理是已經建立在正常巡檢基礎上有的放矢進行的。非要在這里加上一個“停車巡檢”的新詞,又有什么積極意義呢?又比如,在如何完成巡檢記錄上,仍有人在提倡繁瑣哲學,設計一張似乎完善的表格,生怕過于簡陋省事,但這種填完的表格到底卻無人過問,變得毫無價值,以前這種“運動化”的生產管理,難道還吃虧得不夠嗎?
從此可以看出,在設備管理中踏實做事,談何容易。
??? 2、專業維修是社會大分工的必然
??? 隨著社會大分工的趨勢,建立專業維修公司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生產企業完全可以將大修工作交給信得過的專業維修公司完成。
??? ⑴ 專業維修體制的優勢在于
??? ① 有利于水泥企業員工隊伍的精干
??? 有了專業維修隊伍后,水泥企業可以大大壓縮編制,不需要長期保存一套完整的維修隊伍,不僅因為對他們技能的利用率不高,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的體制早已在企業中缺乏競爭力;而且面對當前社會現狀,有技能的技師數量越發缺乏,每個企業都配備專業維修隊伍也很困難。
??? ② 有利于提高維修質量與速度
??? 專業維修隊伍的職業化,使他們從編制計劃到組織實施都能駕熟就輕,遠比生產企業一年組織一次大修要考慮得更為周全而準確,加快維修進度,并提高維修質量;
??? ③ 有利于專業技師的成長
??? 任何一個優秀的技師都是在處理大量維修案例中成長的,作為一個企業這種案例發生的可能性必然不多,但如果是專職維修,每天都在處理這些案例,當然經驗的積累將會促使更多的技師迅速成長。
??? ⑵ 專業性維修可能帶來的弊端
??? 水泥企業為了使大修工作進行得有效順利,必須擁有一支相當熟練的設備維護人員,這不僅能使設備在完好狀態下運轉,更能減少維修工作量,而且依據維護中積累的大量數據,可以使維修水平升級為預知性維修,使維修有的放矢開展。但如果缺乏這種維護,哪怕是一種傾向時,下列弊端就變得不可避免:
??? ① 不利于提高設備的運轉水平
??? 將設備管理工作可以全部交給維修公司。抓生產的人居然不問設備的隱患檢查,而任何維修隊伍不可能代替生產企業完成這類工作。這不僅是維修力量不可能有如此龐大力量,如果真有,肯定就無法發揮專職維修的優勢;而且,只要設備運行,隱患就會不斷出現,查找隱患與排除大量小的隱患,必須是24小時現場有人進行。就像人吃五谷雜糧必然會生病一樣,早期的自我感覺是任何醫生不可能替代的,只有對自身健康一方面加強衛生常識的保養,一方面,及早發現不適的感覺及時保健,才能盡量少看病,而且看病時能向醫生提供詳細病情。維修隊伍,就是專職醫生,他們的維修方案必須建立在日常的大量維護巡檢所獲取的資料上。
??? ② 不利于維修壓縮工作量
??? 沒有認真細致的巡檢累積數據,不可能準確地確定維修方案,毫無目的拆卸設備,不僅浪費工時,而且還會增加隱患。就如同為病人動手術之前應當體檢,確定準確的病灶一樣。
??? ③ 最終不利于維修合同的圓滿執行,甲乙雙方扯皮推脫責任
??? 由于設備運轉底細不清,或檢修中干了怨枉活,或漏掉檢查項目,開車后便出現故障,不是維修公司有意見,就是生產企業十分不滿。
??? 3、專業維修必須建立在可靠的高水平自主維護基礎上
??? 將自主性維修理解為自主維護以后,不但概念清晰,而且兩者密切結合,大有文章可做。就會使維修工作事倍功半。而且從事設備維護的人會感到工作有意義,信心倍增。
??? 四、為什么必須重視維護工作
??? 維護與維修如果要分開講,孰重孰輕,明眼人都能看清。但為什么有那么多輕視維護的設備管理制度存在呢?這恐怕還是與陳舊傳統生產的模式影響至深有關。
??? 1、陳舊落后水泥生產模式的特征是
??? ⑴ 設備質量不高,很難離開人員在近旁看守。甚至在設計時,輔機都要有備用。這種狀態的設備當然維修隊伍就要專職化。
??? ⑵ 當時的設備操作不可能有DCS系統,也談不上有中控室統一操作。所以需要每臺設備都設專人操作,并負責產質量指標的完成。既然有人在崗位上,設備的維護自然而然不需要另設巡檢,而且僅就幾臺設備的維護,對維護人員的素質要求比較單一。
??? ⑶ 生產規模小,設備開停比較方便,損失也小。
??? 正是基于這種特點,當時的維護與維修分工明確,但總體上是一種落后的生產管理模式。
??? 2、現代水泥生產設備運行的特點
???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這種特點已經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 ⑴ 規模大,生產能力大,每個設備在每小時內都要能讓上百噸物料或數十萬立方米氣體通過或輸送,由于設備保持原有狀態的慣性大,從停止到啟動所消耗的能量大;從運行到停車能量損失也大。所以運行一旦發現故障,哪怕帶料停車,哪怕時間短暫,即使處理及時,損失也會相當沉重。
??? ⑵ 機械化與自動化的程度高,大多數設備處于中控室DCS系統的控制之下,現場的操作工作已經越來越少,對儀表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不是再靠人工經驗,再靠人拉肩扛所能代替或補償。
??? ⑶ 設備的質量可靠性已大大提高,人們已經完全可以從被動不停的維修轉到維護預防上來。只要不是只圖低價定購質量低劣的裝備,大多數設備四小時檢查一次就完全可以避免事故發生。這是巡檢制度建立的依據。很多故障是由于數小時,以至數日無人檢查才發生的。現在檢測設備狀態的儀表已經越發進步,完全可以在線幫助記錄、累計、整理、分析數據。
??? ⑷ 要求操作人員素質高,“數量”決不可能替代“素質”。不論是中控操作員、現場巡檢人員及潤滑人員,都要具備相應的高素質。隨著設備運轉率提高,維修人員配備的數量與技能已經可以壓縮,但有素質的員工嚴重配置不足,養的人不能用,能用的人養不住;而專業化維修隊伍有利于維修人員素質的提高,他們能充分發揮其優勢。
??? 3、生產力的發展必須要求生產關系與之適應
??? 現代水泥生產不再需要用人在設備旁邊守護,也不需要靠人在設備附近操作。因此,才有巡檢工種的出現,這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必然。
??? 但現代水泥生產若能滿負荷穩定的運轉,必然要求設備不能存在隱患,而且也能在巡檢基礎上不斷消除隱患。這種“可靠”不僅是指不能隨意故障停車;更是指不能長期帶病狀態運行,影響系統不能保持最佳參數。
??? 面對這樣的裝備特點,必須建立設備維護的嚴謹制度。如果維護與維修嚴重分離,生產企業與專業維修將會越發矛盾。到那時,并不是專業維修的大分工方向不對,而是維護體制沒有跟上。
??? 總之,現代水泥生產要求設備的維修與維護緊密結合,而且應該以維護為主。
??? 五、維護與維修如何緊密結合
??? 1、高水平維護的標準
??? 鑒于以上差別,現代企業設備的維護標準應該提高為:
??? ⑴ 高質量的巡檢,提早發現并消除設備發生的隱患,杜絕事故停車。
??? ⑵ 高檔次的潤滑,將設備磨損減少到最低程度,延長設備使用壽命。
??? ⑶ 高水平的操作,選取消耗最低的操作參數,不允許有超負荷、高能耗的運轉。
??? 2、實現水泥設備高水平維護的條件
??? 要想使設備運行在高水平上,除了設備本身的質量可靠外,任何企業都離不開如下三大條件:
??? ⑴ 先進精干的設備維護組織結構
??? 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設備維護隊伍。這個隊伍由兩部分組成:
??? 要有一只技術過得硬的巡檢隊伍及科學的巡檢制度,這支隊伍不僅能盡早發現設備異常狀態的最初癥狀,即發生事故前的隱患;而且要有能動手及早排除這種隱患的能力。
??? 要有一只作風嚴謹認真的潤滑隊伍及科學的潤滑制度,不僅能嚴格按照潤滑制度進行設備潤滑,而且要具備先進的潤滑理念,能通過潤滑油的分析發現設備的早期磨損信息。
??? ⑵ 技術精湛的維護員工
??? 維護與潤滑隊伍并不需要很大,但是要由較高技術素質的人組成。也就是說,提高設備維護水平是靠人“精”而不是靠人“多”。
??? 首先應該有這樣的共識——建立合格設備維護隊伍的重要性要遠遠高于建立設備維修隊伍。過去的水泥企業都會有一批技術精良的維修人員,至今還有很多企業總是在討論,這批力量究竟是按車間分散管理好,還是由公司集中管理好。實際當今的市場經濟,隨著設備運行可靠性的提高,企業將逐漸不需要建立“大而全”的維修隊伍。在設備檢修期間,完全可以聘請社會上的專業維修隊伍進行,這是企業員工隊伍精干的必然趨勢。但是設備的維護工作卻不可能分包出去,如果將企業現有維修力量轉移到以維護為主,使維護水平大大提高,就可以極大地減少設備維修的工作量。
??? ⑶ 能調動員工維護設備積極性的管理制度
??? 設備管理制度是事關企業效益的大課題,在現代水泥企業中繼續延用過去的管理制度,已經極大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該制度應該有需要落實的三大方面內容:科學地改善勞動組織,開展有充實內容的培訓及實施嚴謹易行的考核制度。三大措施結合實施后,設備維護人員的素質才會越來越高,設備的維護狀態也才會越來越好。
??? 在執行三大制度之后,可以壓縮現有人員,但應實行保持工資總額不動的政策,其效果不僅提高了勞動生產率,而且確實鼓勵并吸引高素質善于維護設備的人,加入并穩定在企業中。只有這樣,設備維護隊伍的整體水平才能不斷提高,才能打下堅實的人力資源基礎,為實現高的設備完好運轉率創造條件。
??? 事實證明,沒有科學的管理與維護制度,即使設備性能再好,最后也會成為廢鐵一堆,這樣的教訓在我們的水泥企業中不是沒有,看看不少進口設備在某些工廠的使用經歷,就可以得出如此結論。
??? 如果有朝一日,設備的維護與維修緊密結合到一起時,倒真是沒有必要再為此一字之差浪費筆墨了。那時,不僅是不必討論,更是企業高效運轉的表現。設備是以完好狀態高效率的運轉。這才是本文的目的。
【作者:水泥人網高級顧問 謝克平】
??? 理念,似乎這也是最時髦、最值得推崇的科學方法。盡管二者的提法截然不同,但相同的是大家都在談維修,而忽略了維護。
??? 看來,將精細運轉確立為目標的企業中,如果需要重視設備管理,真有必要認真討論清楚設備維修與維護之間的辯證關系。其實,如果細想一下,水泥生產企業的設備管理如果沒有扎實的維護基礎,這種社會化的“專業維修”將會困難重重。而所謂的“自主維修”又是何等先進模式,建立在什么基礎之上呢 ……
??? 一、維護與維修的差異何在
??? 有人會說,“維護”與“維修”僅僅是一字之差,何必如此計較。但是“維護”與“維修”兩詞在當前企業設備管理中確實有不同內容所指,不同的要求所做。不清楚這個概念,就不可能對現有設備管理的固疾改革,也不可能適應設備維修社會大分工的發展趨勢,最終將是不可能確保設備的高效運轉,企業也就無法獲得高效益。
??? 1、從勞動組織結構上區分維護與維修
??? 在當今大多水泥企業中,不論勞動組織結構如何命名稱呼,仍沿襲傳統水泥生產的人員組織結構——執行車間崗位制,最大特點是:車間下設若干崗位,負責設備運行的巡檢,即是維護;另有一批人則專門負責設備的維修,他們不論是歸屬生產車間,還是單獨成立車間,他們與生產維護是兩批人,維修與維護有著明確分工。
??? 2、從任務劃分上維護與維修并未統一
??? 既然維修與巡檢是互不相干的兩套人馬,企業往往將一批技術精良的技工專職設備檢修,他們的任務是搶修發生的事故,或者是完成計劃檢修。在檢修中雖然爭分奪秒,但是一旦設備運轉,他們就是消極等待下次事故發生,或是準備下次計劃大修。目前有的企業開始要求高級技工在設備運行中參加設備巡檢,這是觀念的進步,但是有時修理任務太重,而無暇東顧,結果事故就不停地發生,他們也就不停地修,成了惡性循環;又由于即使高級技工參加所謂的三級巡檢,但由于巡檢的職責不清,很多情況無從考核各自巡檢的質量,走了形式。
??? 相反,維護是由現有的巡檢人員完成,指原有的崗位工。他們不參加設備維修,職責本來是通過巡檢就可以在設備運行中發現隱患并及時排除隱患,遺憾的是他們并未掌握巡檢發現設備隱患的技能,實際只是清潔設備、加油而已。依靠這些素質與待遇都偏低的巡檢人員擔當維護,等于將設備維護置于空檔。
??? 將維修與維護二者相比,顯然應該以抓好維護,盡量減少維修為宜,設備才能高效率運轉。就如同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關注,更多人不重視日常的生活規律及科學保養,而是在體力不支時,才被迫住院就醫治療一樣。雖然同樣是為了健康,但二者的生活質量決不一樣,前者可以工作創造效益,后者只能消費增加開支。現在更多人開始重視健身及衛生,這就是社會的進步。設備管理同樣如此,維護就是健身保養,維修就是住院治療。難道我們不能將設備管理的水平,從習慣的“維修住院治療”進步到“維護為主的健身保養”嗎?
??? 二、如何評價當前的維護工作
??? 現在企業設備管理中更重視設備維修,而不是維護,如下現象完全可以說明:
??? ⑴ 巡檢工作形式化
??? 將現場崗位人員統稱為巡檢工,根本沒有弄清楚崗位與巡檢的本質差別,‘崗位工’與‘巡檢工’不是簡單的稱謂替換,而是職能與管理要求上有重大差異,可以說,這是至今新型干法水泥企業在勞動組織方面沒有理順的誤區,一方面,定員偏高壓不下來,另一方面,大多人員工時利用率偏低。大多巡檢人員沒有受過正規巡檢的系統培訓,不知道什么是設備的隱患,不會發現隱患;也沒有受過排除隱患技能的訓練,更不會排除隱患。只會在設備不能運轉時向領導報告,如此巡檢只能說是名不符實。
??? ⑵ 缺乏合理的考核獎勵機制
??? 企業的人財物等各項制度,都傾向于檢修。在技工分配、裝備配置及資金支持上都是傾向于維修工作。只要檢修開始,各級領導都會親自過問指揮,對表現優秀者大獎特獎,所有設備工具不惜重金。但對維護工作卻非如此,盡管誰都知道,高質量巡檢才是防止事故發生的最有效途徑,他們的貢獻實際遠大于維修人員,但企業在這方面缺乏合理的考核與獎勵機制,認為能發現隱患并排除隱患是應該的。這就好像醫院做手術的醫生會得到人們尊重,會將他們視為給了第二次生命的恩人,而防治疾病的醫生卻無法得到認可,他們研發防治疫苗,提倡飲食健康、禁煙戒酒,并未得到人們的認可,實際他們對人類健康的貢獻更大。
??? ⑶ 不重視完好運轉率的要求
??? 大多設備管理人員認為,只要設備在運轉,就是完成任務,尤其生產線的運轉率高于95%以后,更認為工作已經到頭,完全可以高枕無憂。但如果細究,沒有病態運轉的生產線卻不多,也就是說,帶病運轉的時間可能要高于50%。有的生產線,從投產開始就是帶病運轉,這種運轉狀態實際在嚴重影響企業效益,尤其使能耗指標居高不下,這不能說設備管理人員已經盡職,相反,他們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 ⑷ 缺乏潤滑的專業管理和先進的潤滑理念
??? 習慣于原有的潤滑管理辦法,未將潤滑列為設備維護的首位工作,將潤滑工作安排給技術水平偏低的人去管,不僅無法堅持推行嚴格的潤滑制度,而且更缺乏掌握潤滑技術發展的信息和知識。如果沒有專職潤滑隊伍,好像只要是人就會潤滑,大多是安排給事情不多的巡檢人員應付潤滑,這種潤滑機制肯定無法保證潤滑質量,經常會出現不定時按量潤滑、無人潤滑的情況,但又很難找到責任人。現代潤滑理念是加大潤滑頻率,而減少每次的潤滑量,這樣就提出自動潤滑的設備和工具,這種思路很少有企業在落實。
??? 如此下去,設備維護工作成了形式,設備的狀態不可能完好高效。
??? 三、如何統一“自主維修”與“專業維修”的認識
??? 現在社會上對維修管理有“自主性維修”與“專業性維修”兩種論述,二者提法從字面上相當矛盾,讓人費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 1、自主性維修的提法并不科學
??? 據了解,自主性維修的來歷,是來自拉法基等在國內外資企業管理經驗的泊來品,這種管理方法與思想有相當大量的部分值得國人借鑒,但該詞的翻譯存在問題。英語的原文是“self-direct maintenance”。其中“self-direct”是自我管理、自我指導的意思,這里譯為“自主”;而“maintenance”則是維護的意思,即便是有維修含義,也是意在通過維護,讓設備維持原有功能。因此,該詞組準確翻譯應為“自主維護”,而不是“自主性維修”。如果真是強調對已損壞的部件維修,英語中應該使用“repair”一詞,大修叫“big repair”,小修叫“current repair”,搶修叫“first-aid repair”等等。
??? 實際上,根據提倡自主維修人的解釋,自主性維修的核心內容正是強調只有通過加強設備的巡檢,加強對設備的日常維護,才是使設備正常運轉、高效率維修的前提。看來,“自主維護”的譯詞,才完全與這種解釋的國外的先進管理思想對路,是在強調維護的重要性,“自主維護”與原意更為貼切。相反,翻譯成“自主性維修”,不僅是詞不達意,更會給國人造成誤導,它不但不能使不重視維護的人認真維護設備,似乎又以為,有什么不需要維護的新鮮維修方法可以寄托。該詞的使用,只能說譯者對維修與維護的差異缺乏深入理解。
??? 設備管理是要腳踏實地工作,決不應搞花架子,將本來簡單的工作復雜化,更不需要玩詞匯翻新。但當前追求表面形式化,概念模糊化的傾向十分嚴重,比如現在又出現可以將巡檢劃分成“運行巡檢”及“停車巡檢”兩類。將設備中某些隱患在運行中無法檢查,需要停車打開設備檢查,稱為“停車巡檢”。此時本來確定檢查位置并修理就可以了,已經無“巡”可言,而且這種檢查與修理是已經建立在正常巡檢基礎上有的放矢進行的。非要在這里加上一個“停車巡檢”的新詞,又有什么積極意義呢?又比如,在如何完成巡檢記錄上,仍有人在提倡繁瑣哲學,設計一張似乎完善的表格,生怕過于簡陋省事,但這種填完的表格到底卻無人過問,變得毫無價值,以前這種“運動化”的生產管理,難道還吃虧得不夠嗎?
從此可以看出,在設備管理中踏實做事,談何容易。
??? 2、專業維修是社會大分工的必然
??? 隨著社會大分工的趨勢,建立專業維修公司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生產企業完全可以將大修工作交給信得過的專業維修公司完成。
??? ⑴ 專業維修體制的優勢在于
??? ① 有利于水泥企業員工隊伍的精干
??? 有了專業維修隊伍后,水泥企業可以大大壓縮編制,不需要長期保存一套完整的維修隊伍,不僅因為對他們技能的利用率不高,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的體制早已在企業中缺乏競爭力;而且面對當前社會現狀,有技能的技師數量越發缺乏,每個企業都配備專業維修隊伍也很困難。
??? ② 有利于提高維修質量與速度
??? 專業維修隊伍的職業化,使他們從編制計劃到組織實施都能駕熟就輕,遠比生產企業一年組織一次大修要考慮得更為周全而準確,加快維修進度,并提高維修質量;
??? ③ 有利于專業技師的成長
??? 任何一個優秀的技師都是在處理大量維修案例中成長的,作為一個企業這種案例發生的可能性必然不多,但如果是專職維修,每天都在處理這些案例,當然經驗的積累將會促使更多的技師迅速成長。
??? ⑵ 專業性維修可能帶來的弊端
??? 水泥企業為了使大修工作進行得有效順利,必須擁有一支相當熟練的設備維護人員,這不僅能使設備在完好狀態下運轉,更能減少維修工作量,而且依據維護中積累的大量數據,可以使維修水平升級為預知性維修,使維修有的放矢開展。但如果缺乏這種維護,哪怕是一種傾向時,下列弊端就變得不可避免:
??? ① 不利于提高設備的運轉水平
??? 將設備管理工作可以全部交給維修公司。抓生產的人居然不問設備的隱患檢查,而任何維修隊伍不可能代替生產企業完成這類工作。這不僅是維修力量不可能有如此龐大力量,如果真有,肯定就無法發揮專職維修的優勢;而且,只要設備運行,隱患就會不斷出現,查找隱患與排除大量小的隱患,必須是24小時現場有人進行。就像人吃五谷雜糧必然會生病一樣,早期的自我感覺是任何醫生不可能替代的,只有對自身健康一方面加強衛生常識的保養,一方面,及早發現不適的感覺及時保健,才能盡量少看病,而且看病時能向醫生提供詳細病情。維修隊伍,就是專職醫生,他們的維修方案必須建立在日常的大量維護巡檢所獲取的資料上。
??? ② 不利于維修壓縮工作量
??? 沒有認真細致的巡檢累積數據,不可能準確地確定維修方案,毫無目的拆卸設備,不僅浪費工時,而且還會增加隱患。就如同為病人動手術之前應當體檢,確定準確的病灶一樣。
??? ③ 最終不利于維修合同的圓滿執行,甲乙雙方扯皮推脫責任
??? 由于設備運轉底細不清,或檢修中干了怨枉活,或漏掉檢查項目,開車后便出現故障,不是維修公司有意見,就是生產企業十分不滿。
??? 3、專業維修必須建立在可靠的高水平自主維護基礎上
??? 將自主性維修理解為自主維護以后,不但概念清晰,而且兩者密切結合,大有文章可做。就會使維修工作事倍功半。而且從事設備維護的人會感到工作有意義,信心倍增。
??? 四、為什么必須重視維護工作
??? 維護與維修如果要分開講,孰重孰輕,明眼人都能看清。但為什么有那么多輕視維護的設備管理制度存在呢?這恐怕還是與陳舊傳統生產的模式影響至深有關。
??? 1、陳舊落后水泥生產模式的特征是
??? ⑴ 設備質量不高,很難離開人員在近旁看守。甚至在設計時,輔機都要有備用。這種狀態的設備當然維修隊伍就要專職化。
??? ⑵ 當時的設備操作不可能有DCS系統,也談不上有中控室統一操作。所以需要每臺設備都設專人操作,并負責產質量指標的完成。既然有人在崗位上,設備的維護自然而然不需要另設巡檢,而且僅就幾臺設備的維護,對維護人員的素質要求比較單一。
??? ⑶ 生產規模小,設備開停比較方便,損失也小。
??? 正是基于這種特點,當時的維護與維修分工明確,但總體上是一種落后的生產管理模式。
??? 2、現代水泥生產設備運行的特點
???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這種特點已經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 ⑴ 規模大,生產能力大,每個設備在每小時內都要能讓上百噸物料或數十萬立方米氣體通過或輸送,由于設備保持原有狀態的慣性大,從停止到啟動所消耗的能量大;從運行到停車能量損失也大。所以運行一旦發現故障,哪怕帶料停車,哪怕時間短暫,即使處理及時,損失也會相當沉重。
??? ⑵ 機械化與自動化的程度高,大多數設備處于中控室DCS系統的控制之下,現場的操作工作已經越來越少,對儀表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不是再靠人工經驗,再靠人拉肩扛所能代替或補償。
??? ⑶ 設備的質量可靠性已大大提高,人們已經完全可以從被動不停的維修轉到維護預防上來。只要不是只圖低價定購質量低劣的裝備,大多數設備四小時檢查一次就完全可以避免事故發生。這是巡檢制度建立的依據。很多故障是由于數小時,以至數日無人檢查才發生的。現在檢測設備狀態的儀表已經越發進步,完全可以在線幫助記錄、累計、整理、分析數據。
??? ⑷ 要求操作人員素質高,“數量”決不可能替代“素質”。不論是中控操作員、現場巡檢人員及潤滑人員,都要具備相應的高素質。隨著設備運轉率提高,維修人員配備的數量與技能已經可以壓縮,但有素質的員工嚴重配置不足,養的人不能用,能用的人養不住;而專業化維修隊伍有利于維修人員素質的提高,他們能充分發揮其優勢。
??? 3、生產力的發展必須要求生產關系與之適應
??? 現代水泥生產不再需要用人在設備旁邊守護,也不需要靠人在設備附近操作。因此,才有巡檢工種的出現,這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必然。
??? 但現代水泥生產若能滿負荷穩定的運轉,必然要求設備不能存在隱患,而且也能在巡檢基礎上不斷消除隱患。這種“可靠”不僅是指不能隨意故障停車;更是指不能長期帶病狀態運行,影響系統不能保持最佳參數。
??? 面對這樣的裝備特點,必須建立設備維護的嚴謹制度。如果維護與維修嚴重分離,生產企業與專業維修將會越發矛盾。到那時,并不是專業維修的大分工方向不對,而是維護體制沒有跟上。
??? 總之,現代水泥生產要求設備的維修與維護緊密結合,而且應該以維護為主。
??? 五、維護與維修如何緊密結合
??? 1、高水平維護的標準
??? 鑒于以上差別,現代企業設備的維護標準應該提高為:
??? ⑴ 高質量的巡檢,提早發現并消除設備發生的隱患,杜絕事故停車。
??? ⑵ 高檔次的潤滑,將設備磨損減少到最低程度,延長設備使用壽命。
??? ⑶ 高水平的操作,選取消耗最低的操作參數,不允許有超負荷、高能耗的運轉。
??? 2、實現水泥設備高水平維護的條件
??? 要想使設備運行在高水平上,除了設備本身的質量可靠外,任何企業都離不開如下三大條件:
??? ⑴ 先進精干的設備維護組織結構
??? 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設備維護隊伍。這個隊伍由兩部分組成:
??? 要有一只技術過得硬的巡檢隊伍及科學的巡檢制度,這支隊伍不僅能盡早發現設備異常狀態的最初癥狀,即發生事故前的隱患;而且要有能動手及早排除這種隱患的能力。
??? 要有一只作風嚴謹認真的潤滑隊伍及科學的潤滑制度,不僅能嚴格按照潤滑制度進行設備潤滑,而且要具備先進的潤滑理念,能通過潤滑油的分析發現設備的早期磨損信息。
??? ⑵ 技術精湛的維護員工
??? 維護與潤滑隊伍并不需要很大,但是要由較高技術素質的人組成。也就是說,提高設備維護水平是靠人“精”而不是靠人“多”。
??? 首先應該有這樣的共識——建立合格設備維護隊伍的重要性要遠遠高于建立設備維修隊伍。過去的水泥企業都會有一批技術精良的維修人員,至今還有很多企業總是在討論,這批力量究竟是按車間分散管理好,還是由公司集中管理好。實際當今的市場經濟,隨著設備運行可靠性的提高,企業將逐漸不需要建立“大而全”的維修隊伍。在設備檢修期間,完全可以聘請社會上的專業維修隊伍進行,這是企業員工隊伍精干的必然趨勢。但是設備的維護工作卻不可能分包出去,如果將企業現有維修力量轉移到以維護為主,使維護水平大大提高,就可以極大地減少設備維修的工作量。
??? ⑶ 能調動員工維護設備積極性的管理制度
??? 設備管理制度是事關企業效益的大課題,在現代水泥企業中繼續延用過去的管理制度,已經極大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該制度應該有需要落實的三大方面內容:科學地改善勞動組織,開展有充實內容的培訓及實施嚴謹易行的考核制度。三大措施結合實施后,設備維護人員的素質才會越來越高,設備的維護狀態也才會越來越好。
??? 在執行三大制度之后,可以壓縮現有人員,但應實行保持工資總額不動的政策,其效果不僅提高了勞動生產率,而且確實鼓勵并吸引高素質善于維護設備的人,加入并穩定在企業中。只有這樣,設備維護隊伍的整體水平才能不斷提高,才能打下堅實的人力資源基礎,為實現高的設備完好運轉率創造條件。
??? 事實證明,沒有科學的管理與維護制度,即使設備性能再好,最后也會成為廢鐵一堆,這樣的教訓在我們的水泥企業中不是沒有,看看不少進口設備在某些工廠的使用經歷,就可以得出如此結論。
??? 如果有朝一日,設備的維護與維修緊密結合到一起時,倒真是沒有必要再為此一字之差浪費筆墨了。那時,不僅是不必討論,更是企業高效運轉的表現。設備是以完好狀態高效率的運轉。這才是本文的目的。
【作者:水泥人網高級顧問 謝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