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追逐利潤與收益最大化,本無可厚非。但前提是必須肩負起安全生產的主體責任,最大限度地保障職工的生命財產安全,這是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中國建材集團始終不渝地把全面風險管理和信息化預警預控技術植入安全生產管理體系,為提升核心競爭力奠定了堅實基礎。
用科學發展觀統領企業安全管理思想。中國建材集團作為行業排頭兵企業,始終堅持科學發展、安全發展理念,大力推進水泥和玻璃等傳統建材產業的結構調整、聯合重組和安全環保,通過管理整合優化企業安全基礎管理水平,實施技術改造,加強安全設施建設。在實現自身安全發展的同時,推動建材產業走“本質安全”道路。科技創新是建設本質安全型企業的重要支撐和主要途徑。建材集團在安全生產管理中充分發揮中國建材總院的科技優勢,突出企業技術創新主體作用,強化產研結合與協同,承擔了國家建材行業重大安全科技項目和安全標準的制訂,加速了集團乃至整個建材產業安全生產科技及裝備技術的轉型升級,促進了安全科技資源共享。
用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規范企業管理行為。一是找準思路,認真思考并總結建材行業安全生產的現狀和特點,重點解決“做什么”的問題。集團在國家安全生產監管總局的指導和幫助下,完成了《建材行業安全生產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的課題,為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提供了決策依據。二是針對行業安全生產領域的代表性問題,協助國家安全生產監管總局推動行業強制標準的制定、修訂,重點解決了“怎么做”的問題。三是響應國家安全生產監管總局關于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工作的部署,廣泛動員企業,全面積極參與,重點突破“做得好”的問題。目前,集團的安全標準化工作已經在集團水泥、平板玻璃、裝備制造等板塊取得了良好效果。特別是帶動了行業內其他企業參與安全標準化創建,推動整個行業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用信息化技術提升企業安全風險預警防控水平。中國建材集團在集團層面推進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實現了對成員企業安全生產的實時、規范和動態管理。一是在結構體系上全面梳理了中國建材集團安全生產管理機制、組織體系、職責、制度、管理流程、信息傳遞、績效考核,實現了集團安全生產管理體系的流程再造。建立了以安全生產責任制為基礎,以流程管理為手段,以動態管控為目標,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層級清晰、權責明確的組織結構。二是突出集團安全生產管控重點,結合成員企業安全生產特點,建立了“安全基礎管理”、“日常安全管理”、“重大危險源及應急預案管理”等三大子系統,實現了對企業安全生產中責任制落實、制度建設、信息傳遞、安全檢查等基礎事務管理以及應急預案管理的全過程管理。實現了對企業安全生產監管信息的綜合采集、分類和處理,為集團安全生產實現綜合管控提供了數據支持。三是從事故預防角度出發,建立了安全生產風險預警和風險分級管理制度。通過對系統海量數據的總結、整理、分析和評價,以及對企業重大危險源、安全隱患點的實時、動態監控,獲得企業安全生產運行信息和運行數據,利用評價指標對企業安全生產趨勢進行綜合判斷,形成評價指數和風險分級。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使中國建材集團安全生產管理工作重點從傳統的事故處理轉向超前預防;從碎片式管理轉變為常態化管理;從對突發性事故危險源的監控轉向對生產活動中常見危害因素的控制;從對安全隱患、危險源的風險靜態監控轉變為動態實時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