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工業實現節能減排、綠色發展已經成為業內的共識。這是因為科技進步、社會進步對環境的無污染要求越來越高,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建設美麗中國,建成美好家園已經成為人們共同的愿望。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到人民福祉、關系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國務院2013年8月發布了《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和《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可見黨和國家已經把綠色環保、清潔生產提到了社會文明進步的高度。因此,水泥工業堅定不移地走綠色環保發展的道路,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選擇。
作為建材行業最大產業的水泥工業不僅能源資源消耗量大,而且也是粉塵、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比較大的產業。盡管經過大家的努力,水泥工業無論是萬元增加值能耗,還是萬元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都有了明顯的降低,但是與社會文明進步的要求和綠色環保的距離還有很大的差距,與先進國家之間還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國現行的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標準GB 4915-2004僅對氮氧化物、硫氧化物、氟化物、氨和粉塵作出規定,大氣污染物限定范圍較小,排放標準有待進一步向國際先進水平看齊),與正在制定的新的標準也有很大的差距。
要縮小差距,要加快水泥工業向綠色環保發展的步伐,實現水泥工業的環境友好和清潔生產,我們的任務還相當艱巨。因為不要說達到綠色環保,就是要達到節能的新標準和減排的新標準,現在半數以上的企業也是并非在短期內就能達到的。為此,作為建材工業,尤其是水泥行業,對節能減排不能只是喊在口頭上,而到了必須動真格的時候了。道理很簡單,資源、能源的不可再生,不能讓粗放的生產方式存在,因為有害可持續發展,不能長期允許犧牲環保而換取經濟效益,不能長期允許高排放產業技術不進步、環境不達標而長期生存,因為環境、健康是人類追求的本質要求,違背人們最需要的本質要求,其他的需求滿足再多也是沒有意義的。只有認識和定位正確了,其他的舉措和行為才能正確,才能在社會總體利益需求和人們根本利益需求之中找到責任和目標定位。
就當前來說,除了認識和定位擺正之外,無論是行業還是企業都要找到實現綠色環保的目標和途徑,并且找到找準具有可操作性的、保證能夠見效的措施。要形成宏觀和微觀目標一致的、各有側重的、各種措施相互連接的、形成合力的系統設計。就目標來說也要分階段、分層次,對節能減排相對先進的企業來說應瞄準國際先進的企業進行對標,創新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標準;對于尚未達到節能減排標準要求的企業,要通過創新提升技術裝備,完善設施,加強管理與監督,使第一步能夠達到國家已經制定的和正在制定的最新節能減排標準;對于與國家新的標準距離遠的企業則要“向兩頭靠”,即決心大、力度大、措施得力的促使其達標,距離遠、動作慢、措施不力的干脆不勉強拉著走,讓其向淘汰行列靠攏。對于實施的途徑來說,作為企業是主體,依靠企業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是推動節能減排、實現綠色發展的基本前提。但是光靠企業單方面的積極性還不夠,雖然企業可以通過技術創新,更新能耗高、排放量大的設備,可以增加新的設施,改造工藝方法,加強管理,這些措施肯定會提高效能,但是節能減排本身也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系統設計和各方面的配套與支撐。因此,宏觀上行業管理部門也不能跟著喊,而是必須將自己投入這項系統工程的建設,行業協會和有關政府部門必須為企業創造條件。例如水泥窯協同處置焚燒廢棄物、吃垃圾,利用各種其他廢料代替燃料等必須有政策的支撐。無論在技術改造立項還是利用廢棄物、吃垃圾、污泥等方面必須有政策性的資金補貼,在稅收方面有優惠政策;在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術裝備的研發及以后的示范線建設中必須得到節能減排的專項技術研究攻關的列項和資金扶持。行業協會、政府部門還應制定新的能耗和排放標準,提高進入門檻,淘汰能耗高、排放污染大的落后生產力,促進整個產業節能減排邁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