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取消水泥復合32.5強度等級一事持續了很長時間,在行業內也有多方面爭議和探討。對此,我也有一些思考。
凡事都有兩面性。就取消低標號水泥這一政策來說,從國家政府層面上講,有助于引領行業良性發展,一定程度上控制產能過剩。具體來說,一些小粉磨站由于技術落后等原因,其降低成本的主要手段是依賴提高摻雜比生產低標水泥,若取消低標水泥,小粉磨站企業的競爭力大幅削弱,實現落后產能的退出。
從行業層面來說,在我國水泥工業的發展歷程上,水泥標準也有過多次調整,此次取消低標號水泥,使得我國水泥工業不僅在裝備工藝上得到提升,產品質量也將得到相應提高。
因此,從國家發展的大環境來看,這一政策的導向是正確的。但從某些方面來說,取消低標號復合32.5和32.5R水泥也有一些問題必須認真思考,并妥善加以解決。
先說利用工業廢棄物問題。因為32.5標號水泥中可以使用大量的廢渣,包括活性與非活性的混合材,這就很好地實現了利用水泥工業發展循環經濟的途徑。其他標號的水泥雖然也能摻加一定量的工業廢棄物,但其比例較小。
再看市場。目前32.5標號水泥所占市場份額約為60%,其中32.5復合水泥占比很大。考慮到我國目前區域發展不均衡,而且我國二元化社會結構尚未打破,對中西部一些地區來說,低標號水泥仍舊存在很大的市場空間。
除了這兩點之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疑問,那就是“僅僅通過取消32.5和32.5R水泥就能解決當前化解水泥產能過剩、提高建筑物建筑質量和壽命等問題”。
我們先從水泥產品的性質出發。眾所周知,水泥不是終端產品,只能算作半成品,而我們最終用到建筑物上是以混凝土的形式所呈現。這其中就牽扯到混凝土的標號問題。所以必須從國家技術標準上相應提高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的標號。
配置混凝土對水泥用量是有要求,不管混凝土強度標準要求是多少,必須要用夠一定量的水泥。因為少用水泥后會降低水泥漿對砂子、骨料的包裹性,容易產生分離,影響混凝土的整體性,質量難以保證,同時施工性能比如混凝土的流動性、坍落度等也受影響。
我國當前在建筑中大量采用鋼筋混凝土時,提高鋼筋混凝土標號,鋼筋的標號也要考慮。也就是說,鋼筋混凝土的配比對水泥有一定要求,對鋼筋等級的提高也同樣有要求。因此提高我國建筑物和構筑物的質量和壽命,必須建材行業、冶金行業和建筑行業協調聯動,形成合力,相互配合,共同發展。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高度重視建筑設計工作,從建筑物和構筑物的設計源頭就把采用高標號的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納入設計之中,從建筑設計規范、施工預算標準、施工驗收規范進行修訂提高,才能從市場需求端,產生對高標號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的巨大需求,才能使水泥產品和冶金產品向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