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價格對于以低成品高產量為生的中小企業來說是一個硬傷,在水泥產品質量上中小企業不可能與行業內的巨頭匹敵,只能以比市場價偏低的產品獲取生存下去的一線生機。
據水泥人網了解到,早在2006年以前,水泥行業就掀起過價格戰,以求淘汰工藝落后的眾多小水泥廠,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由于生產成本提高,已基本無利潤可言。導火索是華盛天涯水泥有限公司和國投海南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兩條先進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先后上馬,使得海南水泥價格大戰硝煙彌漫。儋州雙吉水泥廠張總形象的比喻“國投和華盛兩家新上的300萬噸產能,就像原子彈爆炸一樣,把我們小廠炸得粉身碎骨!”
中小企業如此看重水泥價格,在面對眾多的大企業和來自政府大力治霾及淘汰落后產能的打擊,可以說是已經如履薄冰。而禍不單行,受淡季因素和雨雪天氣影響,全國多地水泥下游需求啟動緩慢,企業庫存繼續上升,受此影響,部分地區價格出現大幅回落,在下游需求啟動之前高價區仍將以震蕩走低為主。
水泥價格的被迫下跌,或將重新上演由于價格大戰所帶來的市場沖擊。若水泥需求繼續處于低靡狀態,價格下行,勢必傷及中小企業的筋骨,最終不堪艱難維持的重負,停產或限量,退出市場,為大企業騰挪出更多的市場份額,使水泥行業面臨著一次洗牌。還有一個利好的局面是,水泥價格的被迫下跌,擠出中小水泥企業市場份額,也在以另一種方式淘汰掉了生產工藝落后的水泥廠,化解水泥產能過剩。同時,價格的下跌雖然對企業是一種痛苦經歷,但卻讓整個社會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