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期《水泥內參》里,我們詳細探討了水泥行業里的兩大龍頭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的利弊,以及對行業的影響,闡述了戰略不壟斷的道理。那么,在本期里,我們再來談下水泥企業與設備企業簽訂戰略協議給水泥行業帶來的影響。水泥設備企業與水泥企業可以算為上下游關系,上下游之間的戰略合作意味著什么?他們之間的合作,利弊又在哪里?
近年來,隨著水泥行業市場化競爭的激烈程度逐漸加劇,精細化管理優勢明顯的海螺水泥在2012年給其它水泥企業一個響亮的耳光,在水泥企業紛紛報虧的同時,海螺水泥卻在享受著凈利潤增長所帶來的喜悅。隨著行業逐漸意識到精細化管理所帶來的好處,水泥企業打造產業鏈優勢觀念也日益深入。對于水泥設備行業的龍頭企業——中材裝備集團與水泥集團的一些舉措,能夠很好的折射出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2013年11月11日,中材裝備集團與拉法基水泥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下面,我們來分析下中材裝備集團與拉法基簽署戰略協議給行業帶來的啟示。
戰略協議帶來優勢
經濟增速放緩、信貸萎靡不振,企業擴張業務、研發投資遭遇市場和資金雙重壓力。在此背景下,上下游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在完成業務方面的戰略合作以外,以最便利、最低成本達成利益同盟,最終實現了雙贏。
拉法基作為國際高端水泥制造商,其在中國的發展可謂是步履維艱,在退出華北市場以后,其它主要的精力都集中在了西南地區,但近幾年,隨著西南地區水泥產能過剩局面逐漸顯現,水泥企業間的競爭力度也在加劇,甚至有部分企業在進行價格戰。此時,成本優勢成為了制勝的關鍵因素,哪家水泥企業的成本優勢明顯,哪家水泥企業將會獲得更大的競爭力。而此時的拉法基正在尋找能夠為其提供設計優化、質量控制、材料選型、制造乃至包裝發運等各環節降低成本的設備企業,以此來提升競爭力和運行效率。
而對于集水泥生產線設計、水泥設備生產和備品備件于一體的中材裝備集團來說,隨著國內水泥企業的集團化,國內水泥企業的集中度大幅提高,此時水泥生產線的設計和主機設備的需求降到了谷底。水泥設備企業如何在現有模式的基礎上,實現轉型升級,并獲得水泥企業的認可成為了擺在面前的一座大山。
此時的拉法基水泥與中材裝備集團的牽手,不管是從雙方的需求,還是從整個行業的發展來看,都將是一件非常值得提倡的事情,妙不可言。
除了雙方的優勢互補以外,此種戰略合作模式,將會讓設備企業實現“私人定制”。這種戰略合作的簽署加強了兩大企業之間的溝通,各自的需求可得到及時反饋,解決問題的效率大大提高。中材裝備集團能夠及時掌握水泥企業需求和市場變化,既能提前做好技術儲備,又可以迅速調整產品結構,以此來滿足水泥企業的需求,也就實現了“私人定制”。同時,拉法基水泥生產效率的提升和成本控制的下降,使其在西南地區的水泥生產工藝得到了大幅提升,成本優勢得到了最大化,在水泥市場的競爭中更加有優勢。
古人云:人靠衣裝,佛靠金裝。“好馬配好鞍,好車配風帆”,當年風帆一句廣告詞紅遍大江南北。不管是古人所云,還是如今企業的廣告詞,都充分展現出配角的重要性,水泥生產人員亦是如此。由于先前水泥企業帶給我們的工作環境不是太好,導致水泥人才大量流失,盡管現在的水泥企業的工作環境已經改變,但由于先期人才的流失,導致水泥企業的人才出現了斷層。人才需求成為了困擾水泥企業的一大難題,只有對現有人才進行專業的培養,他們才能夠安全有效的使用設備。像這種戰略合作簽署以后,設備企業在為水泥企業提供設備的同時,可以直接提供對水泥企業操作人員進行培訓,使其能夠將設備的運行發揮到最大化,實現設備應有價值的前提下,為水泥企業培養出一批專業型的人才。
在市場化行為主導行業發展的今天,中材裝備集團與拉法基水泥的戰略合作可以在完成合作的前提下,為行業創造出更多的利潤,可以幫助水泥企業有效的整理內外資源,在市場優勢、產品、技術和人才等方面獲取互補的協同效應,全面提升雙方企業的運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