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集團從強制退股事件到占用員工安置費十年之久,從山水家園的房產證辦理10年而無果,到山水集團的違規建線。不到一年時間里,從山水集團爆出來的各種負面新聞讓人瞠目結舌。因何一個這么大的企業走到今天這一步,山水3947名職工的2.47億安置費究竟下落在哪里,什么時候才能物歸所主?山水水泥接連爆出違規建線、退股風波、營銷黑洞和無償占用安置費。山水迅速擴張的情況下,相關問題相繼浮出水面。
山水水泥廠區一角
事件一: 違規建線
根據國發〈2009〉38號文件要求:對2009年9月30日前尚未開工的水泥項目,一律暫停建設;對確需建設的項目,由國家發改委核準。“東晟水泥”項目2011年方才簽約,但卻在沒有國家發改委批準的情況下開工建設。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再度聯合發布《關于堅決遏制產能過剩行業盲目擴張的通知》,要求對未批先建、違批違建的違建項目,尚未開工的不準開工,正在建設的要停止建設。上面“屢禁”,下面“不止”,山水水泥吉林項目頂風犯案之嚴重性可見一斑。
病情分析:山水集團在國家大力化解產能過剩這一心病的情況下對此視而不見,被短期的利益所誘惑。據建材聯合會有關人士透露,這些違規的項目都是政府所謂的招商引資項目。上面對違規建線不加強管制,自然會出現下面企業的不正之風。
對癥下藥:媒體介入,對上下不正之風予以曝光。介入社會輿論力量進行壓制。
事件二:退股風波
2005年11月,山水投資與三家外商合資組建中國山水(香港)有限公司,山水投資出讓49%的股權,三家外商以美元收購。這樣,資產全部在國內的山水集團搖身改變為外商獨資企業,并于2008年7月成功上市。
2013年11月推出的兩個方案,張才奎不花自己的一分一厘,就把除他本人以外所有股東的全部股權統統抹掉,形成他對山水投資的完全控股權,使山水集團真正變成他的家族企業。如果兩個方案得逞,山水集團3946名職工股東、集團所有員工甚至家屬面臨的就是任人宰割的命運。兩份由山水集團最大股東——中國山水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水投資”)出面推出的《中國山水投資有限公司股份回購方案》和《境外信托退出性收益分配方案》,引起了山水集團職工股東的集體抵抗。
事態一路急轉直下,但是在2013年12月20號出現了顛覆性的逆轉。2013年12月22日,張才奎簽發的一封《致股東工友們的一封信》,信中這樣表述:這一次我仍然秉承“財散人聚”,拿出自己的錢用于同志們退股,并將根據我個人的財力,逐步讓退股的同志和有困難的同志實現自己的愿望。12月24日以山水集團名義發出的《致全體出資人書》中寫道:張才奎同志以博大的胸懷,無私的境界,做出了這樣一個決定:以他本人所得的紅利,工資等自有資金,滿足員工的退股訴求,每三年安排一期,本期不退股的員工,所持股份及今后的分紅權益按比例增加。并就此列出具體實施意見。
山水集團不僅收回了強制職工簽字的退股申請書,入股職工還陸續拿回了本該屬于自己的1.4億元紅利。事情到此似乎已經告一段落,但是山水集團給期待者描繪出來的這幅藍圖時時沒有實現。
病情分析:山水集團張氏一步步由股權信托人變為實際控股人并成為最大的股東,強制退股事件之后,使山水企業由國有企業變為私有的家族企業的轉變之路更加清晰。
對癥下藥:堅決拿起法律武器,奪回自己的股東權益。反對強制退股方案、如數拿到上年分紅只能算做階段性勝利,是情理上的勝利。要把股份還給股東,個人的股份由自己來決定,還需要奪取法理上的勝利。這就需要啟動境內、境外的法律程序,提供足夠的事實依據,由法律來裁決。充分依靠政府,借助社會各界的支持,開展正當維權行動,自發維權,提出正當訴求,采取合理方式,取得政府和各界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