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以價格雙軌制為代表的一系列經濟改革,從莫干山上走向全國,并深刻影響了這個國家此后30年的發展。柳傳志、張瑞敏、王石,在這一年投身商海,用創業的方式踐行他們的改革夢想。這告訴我們,改革,需要身體力行。2014年6月21日,茅于軾、周其仁、張維迎、陳志武、姚洋、盧鋒、劉永好、梁建章等著名經濟學家、企業家,在"莫干山:1984的創新和動力——2014搜狐財經夏季峰會"上,再度對中國改革做了最大膽的建言。
在主題為“思想市場與改革動力”的分論壇上,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表示,目前改革異常艱難,異常艱難是幾乎所有的改革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涉及到制度底線,80年代、90年代的改革很多情況都是被迫的改革。
他還表示,地方政府搞了經濟建設成本和收益是不對稱的,地方政府官員任期大概只有3到4年,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市場主體愿意為3年還款負責。這樣不計成本搞經濟建設,收益不大。
對于補貼問題,他舉了一個例子,比亞迪電動車現在即使政府補貼12萬還要付12萬到16萬,還是非常貴,老百姓不會買。但是在沒有補貼情況下,而特斯拉卻打開了市場。中國政府做得越多的地方,實際上產能過剩,大家稍微仔細看一下就會發現,產能過剩主要多的地方,大概是政府干預比較多的地方。
以下為發言實錄:
姚洋:現在我們學科分工越來越明確,有了學院派的經濟學家,也有政策分析的經濟學家,當然還有市場的經濟學家,分工越來越細了,不像我們在80年代,在某種意義上也是非常可惜的,我們失去了很重要的傳統。作為我們國家發展研究院,希望繼續傳承這樣的傳統,把學術研究和改造中國結合起來。
我今天想利用這個機會談一下自己對當前改革的看法,關于政府改革這個問題。在80年代改革,幾乎都是自下而上的改革,小小的改動幾乎全社會都會受益。在莫干山會議上出現了自上而下的改革,而且改革比較成功。我們今天改革異常艱難,異常艱難的原因,我個人認為,幾乎所有的改革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涉及到制度底線,80年代、90年代的改革,很多情況都是被迫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