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興能夠參加中國建材聯合會和中國水泥協會召開的東北地區水泥企業化解過剩提高效益論壇會,我謹代表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對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借此機會,我講三個方面的問題,供大家研討參考。
一、當前化解水泥產能過剩工作進展情況
水泥是國民經濟建設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原材料,作為建材產業的骨干,其產值約占全部建材工業的30%,為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作出了巨大貢獻。2013年,全國生產水泥24億多噸,約占全世界水泥產量的60%。我國水泥工業在總量規模不斷擴大同時,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提高,科技進步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取得了重大進展。
但是,近年來由于市場需求拉動,投資回報率較高,加之體制原因,水泥產能迅速擴張,產能過剩的矛盾愈演愈烈,直接危及產業健康發展乃至社會穩定大局。為此,去年10月國務院專門印發了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國發[2013]41號),將水泥列為五個產能嚴重過剩重點行業之一。應該說,國務院41號文件下發后,特別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化解產能過剩工作總體取得了積極進展。水泥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幅明顯下降,新上新建項目明顯減少,產能盲目擴張的勢頭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遏制,全行業經濟效益穩步回升并有所提高。
為貫徹好國務院化解產能過剩指導意見,今年以來我們主要開展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制定了化解水泥行業產能過剩的工作方案。今年初我司專門召開了化解產能過剩工作座談會,對由我部牽頭的水泥、平板玻璃化解產能過剩工作進行了全面動員和布置,向各省級工業主管部門發布了經我部部長專題辦公會審議通過的《化解水泥平板玻璃產能嚴重過剩工作方案》,明確了工作思路、工作目標和主要工作措施。
二是成立了化解水泥平板玻璃行業產能過剩矛盾工作部際司局級工作機制。為此,召開了專門會議,由發改委等12個部門有關司局負責人參加,旨在加強工作聯系,形成部門合力,協調有關政策,加快推進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各項工作。
三是推進落實水泥行業分業施策任務。重新修訂行業準入條件,強化環保、能耗、質量、安全等技術標準約束,提高準入門檻,倒逼淘汰落后,優化產業結構。目前水泥行業準入條件已經完成外部征求意見稿。水泥、混凝土產品標準和相關設計規范的制修訂工作穩步推進,以盡快取消32.5復合水泥標準,鼓勵生產高標號水泥,大力推廣應用高性能混凝土。積極推動并會同有關部門印發了《關于促進工業窯爐協同資源化處理城市和產業廢棄物工作的意見》,以更好發揮水泥工業生產協同資源化處置廢棄物的作用,促進節能減排和行業轉型升級。
四是開展調研指導重點地區化解水泥產能過剩工作。會同部內有關司局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開展了實地調研。總體看來,各地化解產能過剩工作得到了普遍重視,基本都建立了省級化解產能過剩工作機制,明確了任務分工和牽頭單位,并結合本地具體情況制定了工作實施方案。多數地區將化解產能過剩工作和防治大氣污染工作緊密結合起來,認真清理本地區已批、在建和已建成項目,加快制定水泥行業結構調整方案。同時以行業準入管理為抓手,加快行業準入公告,抽查準入保持情況,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營造公平競爭環境。
五是加快研究出臺新的政策。今年國務院新出臺了進一步優化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有關部門完善和規范現行的價格政策,對水泥能耗達不到行業標準的產能,實行差別電價和懲罰性電價,運用價格手段促進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目前正在抓緊修訂完善水泥資源綜合利用財稅優惠政策,制定過剩產能置換辦法等。
六是淘汰落后工作穩步推進。淘汰是化解過剩產能主要的、有力和有效的手段。按照國發[2013]41號文件要求,水泥行業要在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任務的基礎上,2015年再淘汰1億噸落后產能。上半年,我司積極配合部內有關司局分解下達了2014年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任務。